皮海洲:忽悠海外资金来推高A股 实在是班门弄斧

皮海州 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
皮海州 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专栏作家

  11月17日正式开通的沪港通并没有出现某些业内人士期盼的“秒停”走势,相反,沪港通开门遇冷。虽然在17日的首秀中,香港投资者提前用完了沪股通130亿元的投资额度;但在港股通方面,内地的投资者只使用了17.67亿元的额度,表现为“南冷北热”的局面。

  而随后两天的交易,沪股通与港股通更是双双缩量。次日,沪股通130亿元额度只净买入48.45亿元,当日剩下81.55亿元额度;而港股通105亿人民币额度更是只净买入港股8亿元,还剩97亿元额度。第三日的交易更是惨不忍睹,当日沪股通只买入26.2亿元,结余103.8亿元;港股通买入2.6亿元,结余102.4亿元。

  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让热炒沪港通以及对沪港通寄予幻想的人们大失所望。尤其是对于“牛市论”者来说,沪港通开门遇冷的表现,更是给他们头上泼了一盆冷水。面对沪港通的到来,某些业内人士狂热地鼓吹“牛市论”,声称沪港通开启A股牛市之旅,吹响牛市的号角云云。甚至就连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为“牛市论”火上浇油,认为沪港通将为A股市场带来“七八万亿美元”的活水。面对沪港通前三个交易日的交易情况,“牛市论”实在是让人贻笑大方了。难道就靠这每天几十个亿的资金来吹响牛市的集结号?

  当然,对于沪港通,人们不应该以其一时的表现来论成败。实际上,如果客观来分析,沪港通开门遇冷无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作为两地的投资者来说,都需要一个熟悉与了解对方市场的过程。尤其是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个过程会相对漫长一些,就像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对于交易港股到底有多少成本费用都说不清,更别说是港股的诸多交易规则与A股市场的不同了。所以在这个熟悉与了解对方市场的过程中,投资者交易慎重一些是应该的。

  当然,沪港通的遇冷只是暂时现象,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内地与香港两地的投资者对对方市场的熟悉与了解,以及沪港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沪港通肯定会告别目前这种遇冷的境况,沪港通的交易会逐步走向正常,甚至不排除沪港通额度不够用的情况持续发生。实际上包括李小加所言的沪港通为A股市场带来“七八万亿美元”的活水,所指的也是长远的事情,而并非就在当下。

  而从当下的情况来说,沪港通遇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它提醒我们遇事不要头脑发热,还是应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沪港通,虽然是A股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但沪港通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更没有解决中国股市自身存在的包括圈钱市在内的诸多实质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寄希望于沪港通能带来大量的海外资金来开启A股市场的大牛市,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还是那句话,投资者没有谁比谁更傻,尤其是海外投资者,走过的桥比我们国内投资者走过的路还多,忽悠海外资金来推高A股股价,那实在是班门弄斧玩过头了。

上一篇:许维鸿: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带来的投资机会
下一篇:窦维德:或有60分钟反弹 但2474点难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