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有无可能演变为全球问题,将于11月初举行的G20戛纳峰会,举世关注。
尽管欧盟宣称已推出旨在结束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但欧洲金融财政危机在整个欧元区蔓延的趋势最终能否避免?市场忧虑眼下已到了做最坏打算的时候,欧元很可能无法以目前的形式存续下来,人们正冀望于戛纳峰会所产生的决定性结果。
就一些相关的问题,《中国董事局》记者10月27日特别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贺力平先生,请他作深入分析。
EFSF杠杆化不易
《中国董事局》:我们看到,有报道称,如何发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金融杠杆作用是二度召开的欧盟峰会上德、法两国间最具争议的议题。新的杠杆化的EFSF,好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贺力平:EFSF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救助在欧元区范围内的债券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据我所知,所谓杠杆化的运用,是有争议的。有人提出,这个基金的规模可能有限,作为欧元区的中央银行,应该提供给其一定的信贷支持,使其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但这种做法,有一些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相当于在欧洲范围内货币基金与财政性资金,或者说一笔资金的财政性的运用,界限显得有些模糊,这是需要界定的问题。但这并非说二者必须截然划分。只是对它们的用途的具体安排和有关的前提条件,需要做界定,不然可能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在长远的未来体现出不利的影响。
所谓杠杆化运用,需要避开对欧洲央行资金使用上不清晰的地方。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眼下或不能指望很快达成实质性协议。
《中国董事局》:你所说的不利影响是否指其由于存在多重不确定性而可能发生灾难性后果?
贺力平:这个基金的规模,按照早先设想,是六七千亿欧元,如果它来应对比如像希腊这样的债务危机,我认为是绰绰有余的。但它有两个不确定性因素:第一,如果希腊以外的欧元区国家,比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也涉及到需要对EFSF提出要求,那么,很明显,这个基金可能就不够满足需求;第二,如果欧洲国家的一些银行出现问题,包括已经有法国、比利时的银行出现问题,要指望EFSF来救助,这个基金也将不能满足需求。这是最初成立该基金时所没有预见到的情形。
预测欧元存亡尚早
《中国董事局》:当前来看,有一些担忧认为,如果戛纳峰会不足以扭转局势,或决定着欧元存亡。您怎么看?
贺力平:现在谈论欧元是死是活的问题,还早了点。
有的人说希腊最好脱离欧元区,但从希腊最近的情况来看,虽然希腊国内绝大多数民众仍支持政府提出的留在欧元区内的基本政策,却也反感政府一系列的紧缩措施,觉得痛苦不堪。也有部分希腊民众对欧元区及欧盟有关的政策感到不满。
所以,现在的矛盾显得比较尖锐。我个人理解,各成员国维护欧元区稳定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但这并不排除未来有一些更大的事情发生时,比如希腊经济进一步恶化,欧元区其他有关国家政府包括德法等国对希腊甩手不管,那时,希腊承受不住,将不得不脱离欧元区。
希腊脱离欧元区,是否就意味着欧元区瓦解了呢?这可能有不利的影响,会带来更多的矛盾,或者使矛盾更加尖锐,但欧元区要瓦解,17个成员国都要恢复自己的货币,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欧元区外支持有限
《中国董事局》:欧盟最终有无可能在运用EFSF杠杆化担保欧元区债券损失的同时,通过中国、巴西等国的资金创立特别目的基金(SPV)来加强力量?
贺力平:这正处于探讨之中。欧盟希望国际力量给予一些支持,包括第一层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二层面就在G20的框架内,第三层面与个别国家,包括中国、巴西等外汇储备较多的国家,进行双边性的协助商讨,这些可能性都存在。
但无论怎样,我个人认为,欧元区现在所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主要还是指望欧元区自身,是他们自身要调整。来自于欧元区以外的支持,应当说是有限的,规模不会很大,有几百亿欧元,或者一两千亿欧元,都已经是很大的数目了。
从欧元区自身来看,其希望保持自己金融体系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其与美国的关系也是这样,希望美国保持积极协助的政策立场,但并不需要对欧元区具体的危机解救措施提出意见。
援欧存在复杂风险
《中国董事局》:中国和巴西等被视为“欧债危机大救星”的金砖国家,有无可能加大援欧力度,以帮助遏制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
贺力平:中国肯定已经有了不少支持性的行动,包括对希腊等有关国家已经提供了一些支持,还要提供多大规模支持,以什么样的形式提供支持,这可能是政府部门之间在探讨的事情。
我认为中国恐怕不太可能扮演我们在过去看到的曾经以发达国家为主的那种国际救援角色。因为欧洲的危机主要发生在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上,而且涉及到很多比较复杂的金融工具,我们在这方面,可能由于接触国际金融市场时间不长,缺少足够多的相关知识,所以要以大规模形式介入,客观上只会包含很多风险。因此,政府的基本态度,肯定是第一尽己所能,第二要考虑到风险因素。
中国救援不会很大
《中国董事局》:我们看到外交部最近表示“原则上,中方支持欧盟国家为解决债务危机所作努力”。但中国会否因为担心在发生债务重组或债务违约之际遭受损失而避免为SPV计划提供资金?
贺力平:我觉得这要看具体的协商,因为所有的外部危机解救过程中,国际惯例是政府间进行协商,所有的协商结果对于提供新的国际资金要有担保,而且是财政担保。但欧元区并无统一的财政体系,那么,担保如何进行?是双边形式的,还是多边形式的,这比较复杂。
这个问题看上去虽是技术性的,但实际上涉及到欧元区内部一些制度性安排,也很难指望其在短期内出现重大调整。所以,对中国参与这种形式救援的总的规模,肯定不会有很大的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