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脑机接口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应用的场景,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自己的脑计划工程,不断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我国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都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确定为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也对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和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5年创立的BrainCo强脑科技,是脑机接口领域的独角兽企业。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表示,他和企业的使命是致力于为正在遭受脑疾病的人群提供以脑机接口为底层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将技术集中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
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韩璧丞
技术攻坚 生产出“第一只手”
BrainCo强脑科技已经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领域扎根近十年。多年来,BrainCo强脑科技已经研发出辅助上下肢缺失的残疾人的智能义肢、对孤独症等脑疾病进行治疗干预的神经反馈训练系统、为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提供解决方案的智能睡眠仪等产品。
韩璧丞介绍,公司成长的第一个关键阶段,是生产出“第一只手”。在公司初创时期,第一代产品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从产生概念到制作原型花费了5年时间,5年中每个阶段都有挑战性难题。
印象最深刻的挑战,就是如何采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运动意图的识别。韩璧丞说:“这涉及到一系列工作,包括如何设计电极以获得稳定可靠的信号,如何让算法从信号中捕捉到运动意图对应的典型特征。为了克服这些难题,BrainCo团队跨专业协作,由此在技术、学术、产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进展。”
技术突破做出产品后,韩璧丞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继续进行“卡脖子”技术攻坚,完成从生产到量产的关键跨越。韩璧丞介绍说,团队研发出固态凝胶电极,在不需涂抹导电膏的情况下采集高质量的脑电信号,精准度可达到医疗级别。这个技术攻坚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智能义肢产品使用了国产化方案,从而打破国外垄断,使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并实现量产。
2022年,BrainCo实现了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单品10万台量产, 将技术成果极大地转化为可量产的商用民用产品。让韩璧丞欣慰的是,目前BrainCo已有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深海豚(Easleep)智能安睡仪等一系列解决人类不同需求和痛点的跨领域综合性产品成功投入研发并进入市场,形成了以康复、神经调控、电子消费等为主线的产品研发与落地矩阵。
运用脑机接口技术的产品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
韩璧丞说:“作为一家脑机接口公司,BrainCo强脑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基于技术不断进行创新融合和、更新迭代,并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BrainCo强脑科技在做具体的产品之外,也在用更多的精力做脑接口的底座平台,这就是对人类大脑信号的无限解析。”
谈到科技的发展,韩璧丞认为,目前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存在攻坚的空间。他分析,首先是来自技术方面的挑战,需要提升信号采集、解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是产品的良品率需要大幅度提升。三是成本和价格控制。此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是一项挑战。
科技创新 旨在为人类健康服务
韩璧丞说,从投身科研到创办企业,他一直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科技之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脑机接口可以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残疾人士可以通过思维来控制假肢、轮椅等设备,重获行动能力。此外,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医生可以获取患者大脑的活动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脑疾病。
BrainCo强脑科技联合各地残联、基金会等组织,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仿生手,目前已经帮助近千名残疾人回归社会。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一位残疾人运动员用BrainCo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完成了火炬接力。韩璧丞自豪地说:“我们的脑控智能义肢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并被评为年度最佳发明,并成为国内第一个拿到美国FDA的非侵入脑机接口产品。有残疾人朋友戴着我们的智能仿生,手写毛笔字、弹钢琴。”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仪式上,残疾人运动员用BrainCo智能仿生手持火炬完成了火炬接力
残疾人士用BrainCo智能仿生手弹奏钢琴
企业发展 鼓励创新精神
韩璧丞介绍,脑机接口技术不仅能服务于残疾人群体,也能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满足改善健康的需求。BrainCo强脑科技以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出来一款创新型睡眠干预产品,帮助人们改善睡眠。此外,BrainCo强脑科技也推出了创新型孤独症干预系统,希望为自闭症人群提供帮助。
谈到未来的发展,韩璧丞表示,企业自身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创新创业精神。“中小企业应该积极研发新技术,加强研发投入,培养创新能力,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尤其是在前沿科技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实力才真正拥有底气。”他说。
此外,韩璧丞进一步表示,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应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并培养出复合型、对各交叉学科知识有充分掌握的人才。在对外合作上,也应与大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