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能否接替“中国制造”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唯一独资工厂、全球领先的光纤通信供应商Oclaro宣布将把在中国的业务转移到马来西亚工厂 近来,一系列跨国公司纷纷将在华业务转向东南亚引起人们的关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为1170亿美元,增长26%,增幅远远超过同期中国的不到8%。 中国制造 是不是正在向东南亚转移?未来 东南亚制造 会不会取代中国?尽管人们对此观点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 中国制造 未来面对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制造业从中国转到东南亚?
越南国家通讯社日前兴奋地宣称,全球知名体育品牌耐克的运动鞋在越南的生产规模已经超过在中国的生产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耐克鞋生产国。目前,越南生产的耐克运动鞋占耐克运动鞋总量的41%,而在中国生产的耐克运动鞋比例只占32%。此前,阿迪达斯公司也决定关闭中国唯一独资工厂,将工厂搬到柬埔寨。这让国内许多人担心国际资本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是否正从中国转向东南亚。
联合国贸发组织日前的报告称,由于中国的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东盟各国在制造业上的相对竞争力继续增强。一些投资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外国公司转移到了东南亚,一些则将生产转移到了中国内陆地区。贸发组织2012年进行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由跨国公司评选出的最受欢迎东道国排名中,东南亚国家前景广阔,尤其是印尼和泰国的位置大幅提高。
实际上,我们也是迫于劳动力价格上升才搬到这里的。 刚刚在柬埔寨开办第三家服装厂的中国震洲(柬埔寨)公司经理郑胜忠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欧美不少合作了十几年的老客户把订单交给我们时,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厂建在柬埔寨,降低他们的采购成本。我很理解,谁不希望以更低价格拿到进货呢? 他称,欧盟2011年1月宣布启动新普惠制,柬埔寨生产的服装可以免税出口到欧洲市场。同样是一条成本10美元的裤子出口到意大利, 中国制造 和 柬埔寨制造 的成本大不相同。中国制造的裤子连税带本的价格是11.25美元,而在柬埔寨生产的还是10美元。
尽管国际对东南亚制造业的投资迅速增长,但渣打银行亚洲研究部主管许长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并不表明制造业从中国向东南亚的重大转移。他说,对东南亚制造业的外国投资上升,但很难确定这些投资是否是从中国撤出的,因为对中国的外国投资仍然在增长。尽管外资进入中国速度放缓,但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中国经济也在放缓,而不是东南亚取代中国。一些国际企业正在寻求多样性的可能,主要是考虑到在中国经商成本的上升,以及为了规避一些国家对 中国制造 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风险。
日本制造 下大力气深耕东南亚
国际制造业投资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此消彼长,在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中表现得最明显。从曼谷素旺纳普机场去市区,沿途可见不少高大的广告牌,其中有一块是日本三菱电子公司的,上写 为泰国服务,推进制造业发展 。与其说这是广告,不如说是日本制造业这些年来在东南亚国家扎根的战略宣示。
在泰国几乎所有大超市里,《环球时报》记者发现都有日本商品(食品、调料、碗碟、炊具等)的专柜,种类多样且丰富,还有现做的各种寿司和日本小吃出售。曼谷市中心的高档商场中,甚至还有规模不小的日本连锁书店。当记者询问一名在泰国商会工作的朋友后,方知在泰国工作的日本人已经有5万多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日资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人员。
日本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东盟已经取代中国成为日本企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首选,泰国则成为日本汽车企业在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地。日本汽车制造商对泰国汽车行业投资已经占到这一行业获取总投资的70%-80%。
东南亚是日本战后经营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日本经济的重要原料供给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战争赔偿在东南亚建立市场,上世纪70年代,日本由于大量出口而造成东南亚国家对日本贸易出现严重逆差,进而引发双边严重的贸易摩擦。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日本通过建立制造业基地,同时扩大在当地的销售市场,使得日本制造业在东南亚国家生根、开花。
制造业的投入成为将日本与东南亚联结在一起的坚实纽带。去年春天,当日本遭受地震海啸的消息传来,第二天记者就看到有泰国人走上街头,主动为日本募捐。据统计,泰国为日本提供的捐款超过6亿泰铢(约2000万美元),且大多来自民间。一名泰国专栏作家对记者称,在泰国经济与日本经济如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日本的灾难就是泰国的灾难。只要看一看遍布东南亚城乡各地一家连着一家的日本汽车、摩托车专卖店和维修店,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味。当然,在制造业上日本与东南亚的这种密切互动,不仅给日本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也转换成了提升日本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
东南亚制造 面临各种挑战
尽管全球41%的耐克运动鞋产自越南,让越南工商界和一些学者颇感高兴,但这些国际巨头的投资并未给越南民众带来太多的实惠。《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越南市场上销售的耐克鞋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持平,普通人基本买不起。而对于为国际资本打工的普通人来说,赚的也都是血汗钱。28岁的阮兰香在位于河内市郊的第10制衣厂工作。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250万越南盾(1美元约合2.1万越南盾),尽管这比政府规定的最高工资标准要高,公司中午还提供免费工作餐。但是她给《环球时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骑摩托车上下班每月燃油支出50万越南盾,房租每月120万越南盾,水电费每月30万越南盾 自己的工资都不够维持家里基本生活。因此,原本和她一起在制衣厂打工的丈夫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外面多打几份零工,养家糊口。
实际上,像耐克这样的国际巨头将生产线移师东南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自己利润的最大化。不久前,伦敦奥运会最大赞助商之一阿迪达斯公司因只向为其生产伦敦奥运会特许商品的柬埔寨服装厂工人支付每周10英镑的工资而被称为 血汗工厂 ,目前正面临伦敦奥组委调查。
同样,东南亚国家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种种挑战。由于普通工人不满工资低,许多东南亚国家频频爆发工人抗议。阿迪达斯 血汗工厂 事件后,柬埔寨劳工部长发布通告称,9月1日起,柬埔寨的纺织、服装和制鞋工厂应向每名工人每月提供补助金5美元、全勤奖10美元、运输和住宿费7美元等,使每月最低工资达到83美元。越南政府近年来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最近一次调整是在2011年10月,越南将此前规定的外资企业155万越南盾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均调整为200万越南盾。尽管如此,仍未达到越南工人的要求。据越南纺织业工会统计,国有大企业工人变动比例为15%至20%;在一些中小企业工人变动比例为20%至30%;而在一些外资企业里,这一比例高达40%。
柬埔寨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姜建华告诉记者,尽管东南亚一些国家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但实际上,越南的服装制造企业的管理成本已经接近中国国内,没有太大优势。此外,越南法律体系相对落后,税收制度不透明也是很大的制约因素。泰国的服装制造企业成本太高,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超过中国。柬埔寨的政局相对稳定,人工便宜,但赴柬埔寨投资也需要注意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工人素质普遍不高带来的问题。
中国制造 正在攀升
国际也十分关注制造业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的迹象。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称, 中国制造 的成本上升迫使跨国公司在亚洲其他地区寻找新的投资地。由于区域一体化和优惠的贸易条件,许多东南亚国家正日趋成熟,将从最近这一转变中受益。不过,该报告认为,虽然服装和鞋类生产正广泛向整个亚太地区转移,但从消费类电子产品到家具等硬产品仍然来自于中国。
中国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陈睿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制造业确实存在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的情况。对外资来说,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转移会更快,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会转移到东南亚。但他同时称,东南亚国家一般较小,不可能一国拥有很全的产业链,有些制造业这些国家做不了。从这方面来说,中国和东南亚有一些结构性的互补关系。
联合国贸发组织最新的报告也认为,短期来看,投资到中国的制造业FDI出现停滞,但是中国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一些市场人士还表示,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也在寻求自己的路,产业升级或向内陆地区寻求发展。而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开始建立紧密相连的供应链。一些制造产业即便转移后仍依赖中国,比如需要从中国进口生产设备或者依赖对中国市场的出口等。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称,在香港上市的中电控股在印度哈里亚纳邦新建的一家燃煤发电厂即将竣工。但迄今为止,无论中电在哪里建厂 印度、东南亚或更远的地区 其旗下价值逾10亿美元电厂所安装的发电设备,却都采购自中国内地。该报道认为,中国制造正沿产业价值链往上攀升,利润丰厚且技术要求很高的发电设备已成为 中国制造 攻陷的又一个堡垒。报道称,尽管近来 中国制造 成本上升迫使出口型企业迁往海外成本更低的生产基地,但中国在生产涡轮机等价值和复杂程度较高的设备方面具备优势。
渣打银行亚洲研究部主管许长泰称,制造业是否会向东南亚转移目前还不明确。首先,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仍然比许多东南亚国家更具竞争力。此外,中国的制造商已不再只是为出口而生产,中国国内需求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能看不到生产者减少他们在中国的投资,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其在东南亚和其他市场的投资。一些接触欧美公司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说制造业大规模转移东南亚为时尚早。但中国也要正视自身市场供应优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化被动为主动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下一篇:华北东北遭十年罕见粘虫灾害 大面积农作物受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