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上半年亏损同比增超100% 断臂难保业绩
进入中国22年、有着“外资第一店”之称的百盛商业集团(以下简称“百盛”),近两年大刀阔斧的多业态布局、增加自营以及关店等都未能有效止损。百盛近日再发盈利警告,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将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100%。受到电商、购物中心和其他本地百货的冲击,百盛处于入华以来的最艰难时期。
断臂难保业绩
百盛业绩自2007年开始滑坡至今仍未见底。今年首季度百盛集团[0.00%]亏损收窄至1779.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732.9万元。营业额下跌13.39%至46.7亿元,毛利率为16%。但这一向好趋势并没有延续。百盛中期亏损较去年同期或超过一倍。
百盛是传统百货业折戟电商时代的代表企业,它近几年的策略性连续关店未有效助其走出业绩低谷。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2012年至今,百盛已连续关闭至少8家效益不好的门店自救。在陆续关闭贵阳、石家庄、北京等地的门店后,今年3月,经营了约20年的重庆大坪百盛闭店;随后,开店22年之久的西安东大街百盛于6月宣布停业。
根据其官网数据显示,目前百盛在全国共有56家门店。北京仅剩复兴门、常营和太阳宫3家门店仍在运营。
多业态布局未见成效
业绩连续滑坡的百盛已开始转型。2012年起,百盛通过“触电”、发展餐饮业务、进军时尚生活广场市场等方式转变经营策略,但从近几年的财报来看,似乎未找到破局之策。
但在百盛官网,线上销售的女士箱包品类中仅有一个品牌,女装品类中也仅有两个品牌。
百盛还试图通过发展餐饮业务来留住顾客。去年,百盛宣布通过全资附属公司百盛商业有限公司就成立合资公司与马来西亚餐饮品牌AUM签订四份独家特许经营协议,在中国推出一系列的餐饮品牌,签约的品牌包括法日休闲餐厅Franco、美国餐厅Johnny Rockets、咖啡厅The Library Coffee Bar及三明治餐厅Quiznos。
今年,百盛继续通过拓展业态寻求破局。今年6月,百盛旗下首家大型时尚生活体验中心——青岛金狮广场开业,这被看做百盛转型的一大力作。百盛独家引进了国际知名品牌TOUS,还创立了ZIE ZAC、Serena等自有品牌。
百货业需靠自身发展
百盛此次将亏损归咎于中国内地消费意欲疲弱,但原因显然没那么简单。近几年,电商、购物中心陆续崛起对百货行业造成强大冲击,百货行业不变难以生存,转型面临的挑战更大。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相比于外资超市,百盛等外资百货压力非常大。“各地不同的消费文化仍是局限外资百货乃至中国本土连锁百货向全国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百货业区域化特点明显,外资百货和中国连锁百货在进入不同省市时,和当地百货企业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
郭增利表示,各大百货公司在循序渐进地增加自营品牌、独有货品的占比,进一步优化特色商品,根据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将会吸引某一类或某一地区的消费人群,培养核心竞争力。
百盛业绩的连跌似乎也与其流淌的外资血液密不可分。在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看来,外资百货市场反应并不敏锐,多数外资企业都需听候总部意见,但在距离、文化、生活、消费等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总部对中国商业文化、消费心理的不了解,导致最后策略决定不能百分百匹配。
不过,郭增利认为,百货业态将不会消亡。“把风险转嫁给供应商的日子虽然结束,但靠自身发展的时代已来临。”
下一篇:滴滴股权迷雾:终极公司在开曼 分析师称太敏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