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复牌在即:两大瓶颈 一大战略

u=2485971632,1304125978&fm=206&gp=0.jpg

   乐视网5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乐视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购买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股权的方式,将乐视影业的控股权转让给乐视网。公司预计将于2016年5月7日前披露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报告书,并按照重大资产重组流程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复牌。 

  停牌期间,市场对乐视褒贬不绝,乐视究竟是创新和颠覆的神话还是仅仅靠开发布会起家?

  用户规模小、增速不定构成两大瓶颈

  “生态”是乐视发布会最常出现的概念,它复制了苹果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组合。不同在于,苹果自己不做内容,乐视有自己的视频网站。乐视以乐视网为内容基础,先后切入影视制作和乐视电视、智能电视、乐视手机,然后乐视汽车、乐视体育、乐视云等众多领域。乐视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内容生产能力,例如体育赛事转播及IP的打造。乐视的自制剧《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为其带来良好的流量变现就是成功的案例。

  而商业生态的核心指标是用户规模,苹果做得风生水起得益于其完善的生态平台和全球超过10亿台的iOS设备保有量,从而获取了超额的硬件溢价和持续的服务收益。对乐视来说,2015年,乐视超级电视的销量300多万台,手机销售400多万台,总付费会员数2000多万。付费用户作为生态上精准的用户,与苹果相比,只能说乐视形成的闭环是初具规模。

  去年,乐视终端业务(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的营收约为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78%,是乐视第一大收入来源。智能终端产品已经成为视频网站最具战略意义的入口,智能电视与智能手机既是播放载体也是流量入口。从占据入口和流量变现的角度考虑,互联网企业纷纷落子智能终端。

  乐视最大的贡献在于打开了智能电视这个市场,但其占据的彩电市场份额仍不足10%。去年,乐视智能电视销量突破300万台,今年的销售量目标为600万台。奥维数据(AVC)显示,2015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4674万台,同比增长4.8%;其中,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10%,仍与传统彩电企业相去甚远。但面对规模超过万亿的客厅经济市场,作为客厅重要入口的智能电视已被市场率先引爆。截止2016年1月初互联网电视的品牌已经增加到13个。乐视的用户规模在杀手级应用出现前,仍处于用户观影和支付习惯的培养阶段,客厅生态远未成型。

  智能电视如此,手机亦是如此。去年,乐视超级手机销量破400万台,相比小米2015年超7000万台、华为6220万部的销量,乐视的市场份额仍然太小。而且超级手机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智能电视。IDC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红利正逐渐消失,利润率大幅降低。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8亿台,但增速从2014年33.6%骤降至3.4%。

  在硬件投产前,乐视已经借助乐视网品牌积攒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低价硬件和乐视品牌的迁移帮助乐视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初期阶段,互联网长尾效应也助力乐视以极低成本和极快的速度定位到注重视频质量和客厅观影体验的小众客户群体,由此实现硬件销售和会员付费收入的激增。然而当小众市场的饱和达到一定程度后,无论是竞争对手的模仿加重产品的同质化,或用户规模增加而带来的差异化需求,都会极大增加乐视保持原有增长的难度。

  国际化战略纵深推进

  2015年,乐视生态闭环初步完成雏形,2016年,是乐视生态全球开放之年。

  乐视汽车可以说是乐视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乐视初始投资人刘纲向凤凰财经透露贾跃亭提出智能汽车构成乐视生态的一环是受到了特斯拉的影响,特斯拉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理念与贾跃亭所说的颠覆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目前,乐视智能汽车的主要的研发基地和制造基地都在美国。此处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20日乐视宣布控股易到用车,在乐视围棋体系中,它看似是一粒孤子,孤悬在乐视的生态体系之外。但实际上它是未来乐视智能汽车战略的重要平台,甚至就是主平台、主阵地。

  另外乐视影业重要的战略,就是和好莱坞紧密合作,以张艺谋合作推出的《长城》为第一个大片。这个大片的特点是不是按照简单的传统的合拍片以中国市场为目标的,而是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

  乐视现在在美国、香港也开始推动他们的智能电视和手机,及他全面的战略。在印度市场,仅仅2秒,7万台乐视超级手机乐1s在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Flipkart一售而空。据了解,乐1s创造的这一纪录,远超小米、联想在印度市场上此前的行业纪录。当然最后他们的长跑还要靠耐力。

  据消息人士向凤凰财经透露,在6、7月份,乐视将在美国发布一次特别大的全球的发布会,全面展示内容产业、终端与生态。大跨界与大扩张,乐视将如何颠覆?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吉利搞了个“汽车界首场VR发布会”,不过记者们叫“头晕”
下一篇:优酷土豆“抱紧”游戏平台,要融合文学、影视、游戏自己打造I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