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红与黑:颠覆两桶油 顶层设计是当务之急
● 页岩气招标第一次颠覆了“两桶油”在油气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 新的利益格局能否推动中国页岩气革命取决于是否有更加开放的市场和创新的环境
12月7日,推迟了一个多月的页岩气第二轮招标结果终于出炉。与外界预想的差别不大,在19个中标区块中,央企及地方国企收获最大,中标了其中的17个区块,呼声较高的民营企业中标了2个区块。稍令人意外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因热情不高毫无斩获。
这与此前的评审情况相一致,“从评审情况看,电力企业、能源企业、煤炭企业,包括投资企业、房地产企业表现强势,真正的石油公司表现平平。”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
这是我国首次全方位开放油气资源的探矿权,仅从第二轮页岩气招标的利益格局看,遵循了电力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和“两桶油”的顺序。表面上,在页岩气方面,第一次颠覆了“两桶油”在油气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这是一个好的方向,也是一个艰难的开端。”宏华集团董事长张弭评价说。该公司是首个对北美市场出口钻机的中国企业,其利用现场开采出的页岩气作为继续作业动力的解决方案被认为可以很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环境。不过,作为民营企业,一个多月前宏华集团中途退出了第二轮页岩气招标。
在张弭看来,目前推出的页岩气招标区块不够优质,他们2011年与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页岩气开发公司,已经为进军页岩气准备了多年,投入数千万元进行技术研发、配套装备和开发方案,因此“只有四川盆地核心区域也对外开放招标,才会有兴趣进行开发投资”。
这不仅是宏华集团一家公司遇到的问题。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基本掌握了中国陆地上的全部油气资源。它们登记了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矿权地,油气专营权给了它们在这些土地上勘探开采油气的唯一许可。这部分矿权重叠区拥有中国页岩气储量的近80%。它们大可不必在意这些新拿出来的区块。
但是,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对于勘探与开采页岩气并不积极,没有动力进行大规模投入。在国土资源部门的推动下,民营企业、外资、电力企业和地方平台公司成为可以依靠的与“两桶油”博弈页岩气的几股力量。其中对招标积极性最高的是电力企业与地方平台公司,原因在于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及致密砂岩气)开采已实现产业化,其应用最主要的领域就是发电,中国的电力企业也希望在此提前布局。
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的一年中,各地成立的页岩气业务公司接近70家。这个新生的庞大群体大多拥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它们都有国土部门下属的地矿机构或企业参股。在页岩气储量丰富的贵州省,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与著名私募基金IDG就共同组建了合资公司。而在当前页岩气开发最热的重庆有三家平台公司成立。它们分别是重庆市地质矿产研究院与河南省煤层气公司成立的重庆豫顺新能源公司,与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华能国际共同成立的重庆矿产资源开发公司,以及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成立的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公司。这些地矿部门下属机构拥有必要的资质,并可以为页岩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所展现出来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利益格局是否能够最终带来像美国一样的“页岩气革命”?这是许多深度参与者思考的问题。对此,他们略显失望。
“美国和中国很不同,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它有成百上千家公司参与页岩气,一旦有任何商业机会或可能,各个层面都会投入,给很多从事技术、企业的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张弭说,市场很活跃,完全公平竞争,这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一个重要外部环境。
在他看来,国家确实想在页岩气上进行突破,并引入了新的力量来撬动,不愿等着三大石油公司这样搞下去,但除了依靠体制的突破,必须意识到的是调动更多的力量,创造一个宽松而创新的环境更加重要。
在美国页岩气开发中,小型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解密码者。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总裁杨陆武曾告诉,这些创新型企业就像是一个一个的游击战士,在自己的“实验田”上反复尝试,这不是大型油气公司所擅长的,回避高风险的特点使得它们更多只能承担整合中小企业的事务,“壳牌、BG收购了澳大利亚的非常规天然气公司以后,没有一个是赚钱的,就是不能按照小公司模式去经营。”
他认为,非常规能源能否开发,能否成长,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创造力是否能得到释放,资金是不是用在了最该用的地方,而不是错误地盲目地低水平重复。相比美国而言,中国页岩气富集区地质环境更差,开采难度也大得多,而这些现实难题绝非仅仅依靠投资的增加即可战胜。
“我们的底线是向中标企业出售钻机设备及宏华自有的页岩气开发整体解决方案。如果有机会,我们愿意成为某个中标者的合作方,拥有一定比例的区块股权。”宏华集团董事长张弭说。
目前,第三轮页岩气招标已经提上日程。为了解决矿权重叠区的紧迫问题,国土资源部的想法是,如果达不到规定勘查投入,相关主体要依法退出。张大伟曾提出“两步走”的思路。第一步是允许非国企参与无重叠页岩气区块的招标,第二步则是再考虑放开重叠区块的探矿权。这给张弭的页岩气梦想提供了一丝希望。
值得警惕的是,当中国页岩气大热之时,美国的页岩气正在退潮。外媒报道称,由于美国能源业界正在由页岩气的生产向页岩油的生产转移,页岩气领域活跃的钻机数量从两年前的1200台钻机,已减少到400多台,产能大幅萎缩,提供采掘业务的油田服务公司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
面对复杂的状况,在页岩气发展初期,中国需要在保持理性的同时有步骤地进行体制创新,“顶层设计是我国页岩气发展的当务之急。”张大伟说,如若不然,这个新兴产业将可能步上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后尘。
来源: 中国企业家 作者: 戴喆民 袭祥德
下一篇:小型开发商“造壳”“买壳”:集体赴港融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