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持A股已超1700亿 举牌大央企意欲何为?

1118815825_14625011418901n.jpg

  中国建筑18日晚公告称,安邦资产计划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亿股公司股份。此前一日,公司刚公告,安邦资产举牌中国建筑,持股数量为15亿股,买入成本应超110亿元。面对中国建筑已经大幅上涨的股价,耗资逾百亿举牌一家央企,安邦资产的投资逻辑在哪儿?

  沉寂了近一年的安邦1117日再度举牌A股公司,标的居然是大央企中国建筑,而且18日晚其进一步披露了未来继续增持之计划。面对中国建筑已经大幅上涨的股价,安邦如此长期投资中国建筑的逻辑是什么?

  中国建筑18日晚发布了股东增持计划,称安邦资产计划自20161118日起12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亿股公司股份,增持资金来源为保险资金。截至当日,安邦资产持股比例为5%,对应持股数量15亿股。

  安邦资产在当日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称,本次举牌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看好,推动保险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获得长期稳定财务回报,实现保险资金的增值保值。

  从安邦建仓路径看,早在今年5月安邦资产就已通过旗下的共赢1号开始买入,只不过规模仅为75万股且7月就已卖出。而此番举牌其主要建仓账号共赢3号则是在今年10月集中买入,当月通过共赢3号增持11.07亿股,11月,共赢3号又买入3.94亿股。共赢3号增持股价区间为6.17/股至8.29/股。中国建筑最新股价为8.2元。

  与安邦自述的投资逻辑如此高大上不同,有地产分析师认为,安邦举牌中国建筑应该是看中该公司的地产业务。“中国建筑旗下的地产业务今年销售估计在2000亿元左右,也是绝对的行业龙头,和万科相比有估值优势。”某大型券商的一位地产研究员向上证报记者分析。

  中国建筑昨日披露,其收到安邦资产的通知,至20161117日,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亿股,达到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5%。中国建筑表示,公司欢迎安邦选择中国建筑并成为重要投资方。

  简单对照中国建筑今年的三季报股东榜和近日股价走势可以看出,安邦资产的持股主要在今年四季度买入,也即今年10月和11月内,其买入成本应超过110亿元。耗资逾百亿举牌一家央企,安邦资产的投资逻辑在哪儿?

  “个人觉得有两点:一是价值投资,中国建筑属于高分红低估值品种,这本来就是保险资金最喜欢的;二是超额收益,中国建筑旗下的中海地产,是国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房地产公司之一,在万科等公司股价高涨之后,其已存在明显的低估。”前述券商研究员介绍。

  据国泰君安最新研报,中国建筑2016/2017年目前的PE估值分别约7.7/6.8倍,三季度末未分配利润约1180亿元,估值低且未来有提高分红的潜力;另外,截至今年10月,公司的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1738亿元,同比增长53.4%,期末土地储备88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相较于其他大地产公司因举牌而得到的估值提升,公司旗下地产业务存在显著低估。

  中国建筑的基建主业也在PPP和“一带一路”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力。据财报,今年前10月,公司新签合同1.37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海外业务新签合同944亿元,同比增长30%。此外,公司日前还推出股权激励,拟向包括董事和高管在内的不超过1600人授予不超过3.2亿股,这也被认为将有效提升内部活力。

  大数据统计也表明举牌资金对地产板块的青睐。据民生证券统计,自2015年起至今,被举牌的约127家公司中,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公司占到19家,占比15%

  市场的另一个疑惑是,为何安邦选择在这个时机出手?联系去年年底前的一波险资举牌高潮,年底难道是保险资金布局的一个关键窗口?“主要还是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荒,站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相较于高企的楼市和债市等,当前主板公司性价比优势明显,这也说明部分保险机构对当前A股主板估值存在较高的认可度。”有保险机构的投资人士表示。

  安邦持A股已超1700亿!举牌中国建筑浮盈14.49亿还将增持1亿股

  17日对中国建筑进行第一次举牌、持股比例达到5%后,安邦保险18日宣布还将增持中国建筑至少1亿股,以目前股价计算,即将增持至少8.2亿元。增持完成后,安邦保险对中国建筑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5.33%以上。

  随着18日晚权益变动书的发布,安邦保险对中国建筑的成本区间和浮盈规模也有迹可循。据券商中国记者估算,安邦保险对中国建筑共投入资金108.51亿元,每股持股成本为7.23元,以目前股价计算,安邦保险集团的投资浮盈达到13.35%,浮盈规模达到14.49亿元。

  参照三季报持股数据,安邦保险集团(包括和谐健康)9月底,至少持有15只个股,加上刚刚举牌的中国建筑,公开持股股数共16只,共计持有144.45亿股,以最新股价计算,安邦保险集团持股市值达到1726.49亿元。

  “和平牵手”,亮出亿股增持计划

  尽管举牌事件在近两年并不少见,但举牌还能被管理层立即“夹道欢迎”的案例却很少,尤其是在大股东和管理层频繁开撕、数次抢占财经报纸头条的2016年。

  种种迹象显示,安邦保险本次举牌中国建筑像是一个“和平牵手”:公司方明确表示欢迎,资金方随即也拿出了增持计划。

  中国建筑昨晚发布公告称,于1117日收到安邦资产通知,截至1117日,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公司普通股15亿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5%,首次达到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5%,成为安邦保险对中国建筑的首次举牌。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末尾少有地进行表态,“本公司欢迎安邦选择中国建筑并成为重要投资方”,一般而言,这类语句并非权益变动公告的“常规动作”,在其他公司的权益变动公告中也少见出现。

  紧接着,在今晚发布的权益报告书中,安邦资产也直接亮出明牌,宣布将继续增持。安邦资产表示,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中国建筑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情况等因素,增持不低于1亿股中国建筑股份。增持时间为自20161118 日起12个月内。

  这种公开增持表态,在安邦保险的过往案例中也是特殊现象。在安邦保险举牌的过往案例中,对“未来12个月的增持或减持计划”多会进行灵活表述,最常见的是“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公司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继续增持”,对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万科的举牌均是如此。对比之下,更显得安邦保险对中国建筑的举牌有些特别。

  以目前股价计算,安邦保险的增持计划将耗费资金至少8.2亿元,增持完成后,安邦保险对中国建筑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5.33%以上。

  安邦保险已浮盈14.49亿

  在今晚发布的权益变动公告书中,安邦保险集团披露了对中国建筑过往6个月的交易记录,其中包括每次交易的股数和价格区间,因而不难估算出安邦保险大致的持股成本和浮盈情况。

  据券商中国记者估算,以每笔交易记录的均价进行估算,安邦保险投资中国建筑共用了108.51亿元,平均持股成本为7.23元,相较于当前8.2元的股价,安邦保险的盈利幅度达到13.35%,浮盈规模达到14.49亿元。就交易区间来看,安邦保险最低交易价格为每股5.36元,最高为8.29元。

  在交易时间上,安邦保险是在今年5月份开始买入中国建筑,当时似乎并无意愿深度介入,动用的资金规模不过百万级别,直到10月份才开始大举杀入,其中在10月份投入资金约78亿元、11月投入资金30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安邦保险在5月和7月份做了一次波段操作,先是在5月份以5.36元的价格买入了74.62万股,涉及资金约400万元,之后又在7月份以5.53-5.54元的价格区间全部卖出,但盈利规模并不高,估计仅盈利13.06万元。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安邦保险集团是在1117日对中国建筑发起举牌,但权益变动公告显示,安邦保险在举牌前的持股数量已经达到1,499,520,715股。这意味着,安邦保险此前已完成建仓,1117日当日买入47.93万股后触发举牌,当日投入资金规模或不超过400万元。

  安邦保险重仓市值超1700亿元

  由于中国建筑是有名的“中字投”个股,在安邦保险举牌中国建筑后,引发一些投资对于超级大盘股尤其是央企投资价值的重新思考,认为这代表安邦保险等机构资金看好大盘股的当前估值和盈利能力。

  事实上,安邦保险一直偏好银行地产板块个股,举牌的个股中并不缺乏超级大盘股的身影。

  参照三季报持股数据,安邦保险集团(包括和谐健康)9月底时至少持有了15只个股,加上日前举牌的中国建筑,公开持股股数共16只,共计持有144.45亿股,以最新股价计算,安邦保险集团持股市值达到1726.49亿元。

  在安邦保险曾举牌个股中,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万科A都是千亿市值规模的大盘股,目前市值分别达到4473.24 亿元、3251.9亿元和2951.53亿元。

  在三季报中,安邦保险对上述3只个股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别达到13.11%19.20%5.17%(仅三季报公开数据,非全部持股),以目前股价计算,涉及市值分别达到489.53 亿元、522.01 亿元和139.11亿元。

  相较之下,中国建筑的公司总市值为2460亿元,安邦保险的持股市值为123亿元。

 

上一篇:贾跃亭遭遇摊大饼危机 到底还差多少钱?
下一篇:新东方分拆挂牌新三板:主攻在线教育,俞敏洪控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