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井贤栋:中国金融进入“普惠时间”

30170804dz9y.jpg

井贤栋

  3张平凡面孔背后的数字普惠

  在大咖云集、嘉宾荟萃的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3张普通面孔意外成为这场高规格金融峰会中令人动容的焦点。

  一位杭州视障用户,通过移动支付减少了和社会交往程中的障碍,今天,这样的金融服务开始惠及1300万视障群体。

  一位普通湖南农民,体会到平时点滴信用累计所带来的价值,一笔4万元的信用贷款正改善着他的生活,整个放款流程只要3分钟。

  一名德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使用电子钱包,更加神奇的是,作为印度版“支付宝”的Paytm,已为超过1.2亿印度用户提供了和中国用户类似的服务:充话费、缴水电、转账…许多从来没有过信用卡、银行账户的普通人透过智能手机,直接进入到电子支付时代,——金融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

  似乎一夜之间,金融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这三张面孔出自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的演讲中,他们是蚂蚁金服的普通用户,更是今天数字普惠的受益者。

  在主题为“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和世界愿景”的峰会全体大会上,井贤栋的发言以三个普通用户的故事揭示了今天全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如何推动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井贤栋指出:数字技术能够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局。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全球范围看,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仍有38%的成年人从未拥有过金融账户,仅有11%的成年人曾经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过贷款。受制于服务成本高、有效覆盖难和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两大核心难题,全球普惠金融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蚂蚁模式”=普惠金融升级版

  井贤栋总结蚂蚁12年发展、服务4.5亿用户的实践经验指出,未来金融的发展是场景驱动的,一旦植根于用户的需求,金融和场景紧密结合就能焕发出蓬勃生机。

  例如,过去12年,支付宝从网络支付工具演进到支付、生活服务、政务服务、等多个场景与行业的开放性平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余额宝累计服务超过2亿用户,为用户创造了超过500亿元的收入,普惠理财服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促进消费。

  同时,他强调蚂蚁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技术驱动”。

  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成为新一代的商业技术设施,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变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将推动金融行业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

  移动互联网让“普”成为可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又做到了“惠”,让服务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更小。通过大数据甄别和计量风险,使缺乏信贷历史的用户也能得到金融服务,也能实现“普”和“惠”。

  在蚂蚁金服,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小额信贷方面,过去5年间,网商银行和蚂蚁小贷利用大数据创新信贷模式,为超过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单户的贷款金额不到3万元。

  中国金融进入普惠时间

  井贤栋表示,“一家公司的能力总有边界,蚂蚁金服希望与金融机构一起构建面向未来、合作共赢的新生态。”

  事实上,这一倡议已经得到了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

  在724日刚刚结束的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数字普惠”已经成为备受各界瞩目的热词。

  会议公报称,G20通过了由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制定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并鼓励各国在制定其更广泛的普惠金融计划时考虑这些原则,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计划。

  而早在2016115日,国务院首次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强调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普惠金融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去年,蚂蚁金服发布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希望通过深度合作,在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实现“互联网+”。

  才过去一年,该计划已经完成近半,截至目前,蚂蚁已与超过200家银行、超过90家基金公司、超过70家保险公司,近40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数字技术在合作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井贤栋透露,“未来蚂蚁金服期待和金融机构深度融合,实现更多数据方面的共创,双方互为生态,相互繁荣,让创新成为增长的动力,一起做大蛋糕,实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井贤栋总结,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从国家层面到龙头企业,大家首次在普惠金融的这面大旗下汇合了,“中国金融已经进入了普惠时间。”他强调,“而蚂蚁模式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影响全球,辐射更多,更广的人群。”

  附:普惠金融指数图

普惠金融指数长文图.jpg

上一篇:天天果园关店凸显生鲜电商发展困局
下一篇:民生银行争夺战:华夏人寿再增持,刘永好连续十日减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