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案例:中国重工开创国内军工上市公司发展新时代
2014年1月9日,中国船舶(600150,股吧)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或“公司”)正式收购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船集团”)和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船集团”)分别持有的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1月23日,公司完成本次非公开发行2,019,047,619股A股股票的股权登记。至此,被国内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寄望于军工类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破冰之旅的中国重工非公开发行暨收购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项目圆满收官。
在本次项目实施中,公司把资本运作、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维护及媒体宣传等市值管理工作有机衔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市值管理方案:1、切实推动“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资本运作方案,注入优质军品业务及资产,夯实公司经营基本面;2、创建信息披露与军工保密的协调机制,在恪守国家保密的前提下,提高投资者知情程度;3、在信息披露基础上外延,分批分层次开展投资者推介和媒体宣传,以推动资本运作、传播公司价值。
本次项目开创了国内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资产证券化的先河,为资本市场增加了投资品种,拓宽了军工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是国企改革和军工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开创国内军工上市公司发展新时代,是落实国务院新“国九条”有关市值管理意见的最佳体现。
一、 资本运作: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一)项目运作背景
1、军工行业改革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新一届政府大力推进改革下,军工行业改革步伐加快,监管层对于军工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态度发生转变,军工总装类资产进入上市公司成为可能。
2、公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自成立以来,公司根据不同阶段的战略诉求,结合市场热点题材,灵活利用股权融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债券融资等各种金融工具,通过优质资产注入,推进集团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实现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步骤 完成 时间 内容
第一步 2009年
2009年12月实现IPO,将中船重工12家主要舰船装备和4家研究所部分科技产业整合注入中国重工,实现军民舰船装备业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军工配套资产上市的公司。中国重工形成了舰船用动力及部件、舰船用辅机、运输设备及其他三大业务板块。
第二步2011年
2010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将大船重工、渤船重工以及北船重工、山船重工等共4家船舶企业注入中国重工,实现了舰艇总装核心配套业务上市。至此,中国重工在原有三大业务基础上,形成舰船制造(含军品)、船舶修理及改装、舰船装备、海洋工程、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成为中国唯一的全产业链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供应商。
第三步 2012年
发行可转债,将武船重工以及其他5家全资子公司和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注入上市公司,此次收购实现武器装备总装业务上市。至此,公司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常规潜艇关键配套及重要装备、水中兵器、煤炭机械装备等业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项目方案概况
本次交易概况为中国重工通过向大船集团、武船集团等9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共计2,019,047,619股,发行价格为4.2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48,000万元人民币。其中,327,475万元用于收购大船集团、武船集团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投资不超过266,122万元用于军工军贸装备和军民融合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三)项目成果
本次重大无先例资本运作从启动至完成,仅用时8个月,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瞩目的标志性事件。公司本次收购是控股股东和公司持续推进“整体上市、分步实施”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交易完成后,公司新增大型水面舰船、大中型水面舰船、常规潜艇、大型登陆舰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的生产设计及总装业务及相关资产,在军工领域拥有生产设计、总装、制造、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本次所注入的核心军品资产有利于增厚公司业绩,公司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基本面进一步得到改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二、 信息披露:创建与军工保密的协调机制
项目实施中,公司把握节奏不断引发市场投资者关注。公司按照既定计划,先后通过了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核准。公司借助信息披露平台,在第一时间将项目进展传达给市场,方便投资者了解项目进展。
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完整军工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最严格的保密要求;同时,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有向投资者充分披露经营信息的义务。公司在全面研究目前信息披露制度及资本市场投资者需求的基础上,凭借对信息披露工作长期的经验、听取相关监管机构及专业中介机构的建议,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设计出既涵盖公司全方位经营数据,又有效规避敏感涉密军工信息的信息协调机制。
通过该机制,公司对军品业务日常订单情况、定期报告收入及募投项目可研报告的数据信息处理,既实现了信息披露原则与国家军品业务信息保密要求之间的协调平衡,也满足了投资者获取信息做出决策的需求,并获得国家国防工业主管部门的认可。
三、 投关管理:分批分层次推介,传导公司核心价值
公司在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基础上,将以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视为重中之重,精心制定推介方案,通过多渠道传导公司的投资价值。
(一)分批分层次组织推介活动,与投资者深度沟通
期间,公司精心制作了市值维护方案及推介材料,并实施了路演、投资者推介、大型投资者交流会、券商策略会,分析师专场交流会、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等相关市值管理工作,有力推动项目进展。
针对有认购意向和能力的投资者,公司举办路演,接待投资者来访活动数十场,参加人数超千人,覆盖了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券商、私募等国内大多数有强大资金实力、参与定增较为活跃、与公司有战略合作意愿的投资者群体。针对中小投资者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公司组织了三场大型投资者交流会,参加了多场券商策略会,举办了分析师专场交流会,引导公众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认知。
(二)启动媒体全面宣传,努力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方案公布后,公司借助各类资源,按照部署紧抓市场热点,通过主流财经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持续释放舆论热点。同时,公司持续关注热门网站观点,及时解答有关问题,充分利用传播媒介,推动公司话题快速扩散和发酵,市场关注度持续高涨。
境内多家财经媒体对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予以重点关注和深度报道,方案公告当日成为众多财经节目的头条新闻之一,各大主流证券类媒体均发表或者转载多篇关注公司非公开发行的报道。境外知名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公司本次项目运作是中国军工体制深化改革,引入民间资本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重工复牌后股价强劲涨停,同时带动了A股军工、重工板块的整体上涨,引发了市场对军工资产全面证券化的热切期盼。
四、 本次市值管理方案的亮点
(一)方案突破政策限制,开创军工资产证券化新篇章
公司长期以来跟踪、分析和总结政策环境、行业趋势及市场行情等外部因素。十八大后,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主旋律,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此形势下,公司董事会敏锐觉察到注入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的历史机遇已经降临。为此,公司领导亲自率队研究交易方案,组织各方反复论证,并与有关主管部门多次沟通,获得认可,最终成为国内突破现有政策限制实施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本次非公开发行项目作为我国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资产证券化的首次尝试,开创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资产证券化新篇章,更将引领军工资产全面证券化方向。
(二)资本运作契合产业需求,致力优化产业结构
公司精心设计了既符合国家产业导向、资本市场需求,也符合公司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的资本运作方案。公司拥有其他上市公司无法比拟的军工资产注入潜力,即依托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军工资产资源,迅速改变因船舶行业周期性低估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次资产注入是公司锐意推进改革,抢抓改革机遇,以实际行动切实推进军工产融发展的开创性尝试,也是公司积极推进军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次成功探索。至此,公司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家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上市公司,在军品业务领域拥有生产设计、总装、制造、配套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公司基本面得到极大改善,为后续市值管理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
(三) 资本运作、投资者沟通及媒体宣传三位一体
在本次项目实施中,公司将资本运作、投资者关系维护及媒体宣传有机衔接、相互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的市值管理格局,精心设计市值维护方案,编制投资者推介宣传材料,并通过路演、投资者推介、大型投资者交流会、券商策略会、分析师专场交流会、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等工作将方案落到实处,有力推动了资本运作工作。
三位一体为市值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资本市场对公司本次资产注入高度关注,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给予高度赞誉。鉴于公司基本面的重大变化、军品业务的巨大潜力以及公司独特的发展模式,证券分析师纷纷推出推荐报告,一致调高公司投资评级,大幅提高公司估值水平,获得了公募基金、保险、投资公司等主流投资机构的充分认可。
中国重工本次收购控股股东旗下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项目,是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持续推进“整体上市、分步实施”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公司抢抓改革机遇,以实际行动切实落实市值管理与常规经营相结合的开创性尝试。在整个项目实施中,中国重工把资本运作、投资者关系及媒体宣传等工作有机衔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公司市值大幅提升,一举奠定了中国重工军工行业第一股和军工改革龙头地位,创造了境内上市公司成功运用市值管理提升公司核心价值的经典案例。
下一篇:【市值管理】中国石化案例:多措并举 回馈股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