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程守宗的黑莓振兴之路:买买买
近年来,昔日智能手机巨头加拿大黑莓公司随着业务急剧下滑,每次进入大众视野时,通常都是可能被收购的消息。联想、微软、三星等公司,先后传出过收购黑莓的传闻,不过由于黑莓信息安全业务的特殊性,传闻从来没有坐实,所以我们还有幸能看到一个步履艰难但依然独立运作的公司。
近日又一条与黑莓相关的收购新闻引发人们关注,这次可不是说黑莓被别人收购,而是它要收购其他公司。黑莓收购了竞争对手信息安全厂商Good Technology,交易业务金额高达4.25亿美元,而且是现金支付。
好奇,黑莓哪来这么多的现金?
很多人一听说黑莓收购其他公司的反应,通常都很惊讶,一个屡屡风传要被别人收购的没落公司,居然还能有钱收购别人。这个反应也正常,据说某前黑莓中国的高层员工听了之后也相当震惊,没想到的黑莓公司现在居然还能拿出这么多现钱来。
那么黑莓收购Good Technology的钱从哪来?大股东增资,还是来自外界的融资?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因为黑莓自己有着相对健康充沛的现金流,其财务状况并非外界想像的山穷水尽那样不堪。
尽管近年来黑莓的业务急剧下跌,但好在之前风光的好年景时攒下了些底子。加上2013年临危上任的程守宗的确是企业财务调控的一把好手,通过重组部门、裁员、变卖资产、战略收缩等方式,迅速实现了财务止血,使得黑莓能继续存活下来。
最近一次的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5月30日,黑莓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长期和短期投资总额为33.2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第四季度增长5000万美元。这是黑莓连续3个财季实现了正现金流。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33.2亿美元什么概念,如果以2015年9月4日黑莓股价7.28元计,黑莓的市值约38.51亿美元。黑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相当于黑莓市值的86%,也就是说,黑莓的股价存在着严重低估,当然这与投资者对其未来前景的担心和最近股市行情不佳有关。
中国大妈要是能买黑莓股票的话,怎么也比国内股票要踏实得多,我想怎么也不至于割肉吧。
因此,不用担心,4.25亿美元的现金,仅相当于黑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的1/8,黑莓是完全有能力负担得起的。
程守宗的黑莓振兴之路:买!买!买!
这次信息安全厂商Good Technology收购案,只不过是黑莓新近多宗收购案中的一个而已,当然也是目前为止黑莓自2014年以来最大的一宗收购交易。
虽然近年来屡屡身陷于被收购的传言之中,但黑莓自身的运营发展似乎没有受到外界消息的干扰,一直没有停下收购其他公司的脚步。在CEO程守宗的带领下,稳住阵脚的黑莓,从2014年后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将多家小型科技公司收归麾下:
2014年7月,收购德国移动安全公司Secusmart
2014年9月,收购英国伦敦虚拟SIM卡厂商Movirtu
2015年4月,收购美国加州数据安全公司WatchDox
2015年7月,收购加州消息预警服务公司AtHoc
不过,之前这些收购案的交易金额信息,黑莓公司并未明确向外界透露。目前所知,收购美国加州数据安全公司WatchDox可能是之前最高的一笔交易,据以色列财经媒体《Globes》报道,收购WatchDox的交易价在1.5亿美元至2亿美元,其他的公司收购金额可能在千万美元级别。
这个纪录被Good Technology收购案打破,黑莓公告中明确该交易金额高达4.25亿美元,相当于上个财季黑莓营收的2/3。表面看来这个金额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要知道,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上个财季黑莓并未赢利,反而亏损了2800万美元。因此,这笔收购交易对于黑莓而言,可谓是意义重大的大手笔。
这让人联想到之前程守宗在Sybase公司复兴中采取的举措:一方面推动公司加快实现战略转型,为客户提供面向市场并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商务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来稳固现有市场地位和开拓未来潜在市场。
2001年,Sybase公司并购了软件应用集成供应商- New Era Of Networks,将公司快速置身于电子商务领域。2003年到2004年这两年中,Sybase先后收购了业界领先的移动企业软件供应商AvantGo、移动设备管理软件供应商XcelleNet以及提供自然语言转换解决方案的Dejima公司,并将其并入下属的全资子公司iAnywhere Solutions,此举进一步巩固了Sybase在移动数据库、移动中间件、移动及远程设备管理领域第一的位置,并为Sybase新增了关键移动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通过两方面的努力,Sybase公司在数据库许可经营收入方面得到快速的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在移动和嵌入式计算领域占有73%的市场份额,成为科技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的经典案例。
而黑莓如今的一幕,似乎是程守宗有意在复制当年Sybase公司复兴的轨迹。
买买买,程守宗看重收购公司的哪些方面?
通过收购来振兴业务,是一条捷径。国内外企业都有过类似的行为,但是收购容易整合难。1+1大于2的想法很好,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因此收购成功的案例固然不少,但失败的例子似乎更多。
雅虎自从被谷歌、Facebook 等后起之秀超越后,当家人梅姐就采取了买买买的策略,但却一直未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市值连连下跌,沦落到只能靠持有的阿里股份来支撑市值的地步。国内的联想手机收购了摩托罗拉之后,并未能像之前整合ThinkPad那样成功,市场份额反而大步下滑。而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更是成为它的一个灾难性大包袱,甩不掉也举不起,未来如何善后将是个麻烦问题。
手头资源宝贵、有限且要利于业务的快速整合,程守宗又是基于什么标准为黑莓寻找有价值的收购企业,以试图未来呢?
1 、收购业务对现有业务的技术互补
2014年9月,黑莓宣布它已经完成了对英国伦敦虚拟SIM卡厂商Movirtu的收购,后者开发的虚拟SIM卡平台,允许用户在同一部智能手机使用两个电话号码,一个用于工作,一个用于个人。
这项技术,正好和黑莓企业战略的理念相吻合,采用虚拟SIM卡平台,就可以顺利地把个人应用功能与企业应用功能两个部分区分开。如今,企业中携带私人通讯设备办公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样的话个人用户就免了携带两部手机的不便,而企业也无需担心商用信息的安全。
不仅仅是虚拟SIM卡厂商Movirtu,其实黑莓收购的这几家公司,多数对于黑莓现有的技术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比如WatchDox是一家在文件安全管理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初创公司,来自加州的AtHoc在消息预警服务上表现出色,Secusmart公司则在移动信息加密、反窃听上术业有专攻。这些方面则是黑莓的短板,通过收购,黑莓可以迅速补齐短板,为企业和政府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信息安全服务。
2 、看重收购业务未来市场的成长性
除了技术互补外,黑莓还非常看重所收购业务的成长性。毕竟,我们都知道,黑莓已经把软件服务作为未来转型的方向。之前黑莓CEO程守宗明确表示,他希望2016财年来自软件和服务业务的营收能够较上一财年翻一倍至5亿美元。
除了推动原先自有业务的增长外,黑莓收购业务的未来成长性也是另一个支持点。
安全公司WatchDox的收购,在很大程度上就基于这个考虑。WatchDox的客户涵盖了财富1000强中的逾150家企业,但年营收并不高,据称只有近1000万美元的规模。而黑莓却乐意为此付出了1.5亿至2亿美元的高价,原因是它看中了WatchDox的高成长性和背后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企业文件安全市场,可进一步从EMC等对手争夺更多业务。
而黑莓对Secusmart公司的收购,则是市场成长性的另一个典型,或者可称其为政治性收购。
美国政府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进行监听的事件曝光后,德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对于国家政策信息安全的认识提高了,同时对信息安全服务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技术上要领先,而且要求政治上可靠。
黑莓公开澄清其没有在德国境内开展任何间谍行为,“无间谍行为”成为承包商与德国政府签定网络信息合作协议中的共识性条款。收购财务困难的Secusmart公司,不仅表明了黑莓对欧洲市场的信心,也是对德国和欧洲各国表明忠心的投名状。目的是争取欧洲各国政界的信任,力争在未来欧洲的政府信息安全服务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
3、收购业务对营收提升的帮助
程守宗上任后,稳住了黑莓严峻的财务形势,但在控制营收下跌方面仍没有太多的起色。从财报来看,最近十个财季来,黑莓的营收一直在下跌,直到上个财季才终于止住下跌的势头。靠的就是软件和服务收入的增长,其中就有收购业务带来的红利。
这次收购的信息安全厂商Good Technology并不是一家初创公司,而是和黑莓竞争多年的老对头,早年曾经被摩托罗拉移动收购,2006年尝试与黑莓在邮件推送业务上竞争,一度是Windows Mobile上最好的邮件推送解决方案。它和黑莓同处于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甚至拥有许多相同的客户。
在收购完成后,两者的业务将通过整合节省运营成本。最重要的是,收购能给黑莓带来营收增长,在十一月底完成收购即开始赚钱,第一年收益预计在 1.6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不算太大,甚至在目前的总营收占比也不高。但和今年Q1黑莓软件服务营收1.37亿美元比较,相当每个财季增长了4000万美元,增长近3成。
如果加上1.6亿美元的话,则黑莓的软件服务年营收至少可达7亿美元。这就超过了之前程守宗预期比上一年翻一番的目标——年营收5亿美元以上。这样的成绩,不仅是对公司战略转型的一种肯定,也有助于提升公司士气和投资者信心。
手机不再是核心,软件服务才是未来
黑莓在收购软件公司时非常果断,出手也很大方。但在硬件业务方面,黑莓的表现却一如以往的慢半拍。
比如,去年就风传黑莓将重返国内市场,为此程守宗还亲自多次访问香港和大陆。国内运营商、手机渠道商,甚至水货渠道都有小道消息传出。但如今一年多过去了,除了京东的全球购相对正规的平台外,能够购买黑莓手机的渠道仍仅限于水货商,黑莓恢复中国区业务并未实际进展。
这和2013年黑莓中国的Z10国行手机上市节奏如同一出,一拖再拖,从年初拖到年末,黑莓暂停中国区业务也没有能上市,最后了无声息,生生把国行变成了水货。
黑莓对于硬件产品的态度,可能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对大众智能手机的竞争能力不够自信,毕竟应用匮乏已经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二是硬件不再是公司战略核心,而软件服务才是未来重点。
程守宗在接受美国《商业内幕》采访时的这段话,或许能代表黑莓目前对硬件产品的真实态度:
“对于需要高级别通信安全的政府和企业,黑莓手机仍然是重要的利基产品。此外,虽然iPhone和Android设备能够在开箱时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但在随后的日子里,它们的安全等级仍然比不上黑莓的设备。如果你将目光投向美国军队,就会发现仍然都是黑莓。如果我告诉他们手机没了,那我就失去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在满足这部分数量的需求时,保证手机能盈利?”
如果说从前BBM和BIS、BES服务是作为功能围绕着黑莓手机来开展的话,那么,未来黑莓手机则成为黑莓软件服务的一个小众载体平台而已。黑莓的软件服务,瞄准的是安卓和IOS平台等更广阔的市场。
可以说,手机和软件二者的地位,已经彻底翻了个,要是没有软件服务业务,或许黑莓早就果断停止智能手机的研发了。对于黑莓粉丝来说,或许黑莓很难再重返消费大众市场,但幸运的是黑莓手机仍然将继续生产销售下去,除非黑莓软件服务中止或用户永远地抛弃了它。
下一篇:【公司治理】解读《碟中谍5》上映背后的4家中国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