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真正的痛点是什么?

  

 

  好久没听到苏宁的新闻了,最近看到一条消息,说苏宁要全面转型了,这次不是转型云商,也不是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而是要全面互联网化。说简单点就是苏宁又要转型了(苏宁说自己一直都在转型),因为苏宁毕竟是传统企业,“转型的阵痛”这句话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但很少有人分析“痛”,更多去剖析转型了。在这篇文章中,想剖析一下苏宁真正的痛点到底是什么?

  第一痛:缺乏实质的概念

  我们先看看苏宁自己对全面互联网化的阐述和解释。孙为民接受腾讯科技采访称:

  1、“电子商务公司都是高资本投入,纯电商泡沫一定会崩盘,因为电商企业的投资者不是无底洞。”

  2、“不是我们偏爱实体零售,而是实体店给顾客带来的体验不可能被网购平台取代。”。

  3、“现在苏宁定位不是实体店也不是电子商务,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从孙为民的几个回答中,可以得出:

  1、不看好纯电商,所指是谁,不言而喻。

  2、苏宁要注重顾客体验了,是线下的体验。

  3、苏宁要让线上、线下价格统一化。

  4、自封为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对于第一条,我觉得不需要说了。说纯电商是泡沫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不做过多的解释。对用户体验的事情,可以分多个维度解释。苏宁的用户体验指的是线下概念式体验:比如可以直接在店里体验产品、扫描二维码付款等。孙为民接受采访时说:“实体店给顾客带来的体验不可能被网购平台取代。”

  但本人不同意孙为民这个观点。用户体验有多个维度,苏宁说的线下体验真机、扫描付款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还有物流配送、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重视顾客体验没有错,提高用户体验也没有错,但应该看清大趋势。苏宁,我只能说还没有洞悉体验的本质。

  对于这几年电商的高速增长,很多人都只是从硬件这个角度去分析,包括物流的便捷程度(四通一达功不可没)、支付的工具让交易成为可能(感谢支付宝和网银)等。但很少有人去分析软性的原因,就是消费者为什么敢在网上买东西?

  我的回答是:产业的培养。如果从淘宝开始的2003年算起,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消费者从不敢在网上买东西,到逐渐学会在网上买东西、再到今天已形成的对电商的严重依赖。到今天,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已懂得自己需要买什么样的产品了,不再那么“小白”。买个手机或者电脑,我并不需要去苏宁听导购员给我推荐,自己去测评网站看看、几家网站对比下价格,可能就下单了。这就是软性的指标,即消费者逐渐成熟了,自主性比较大。所以,现在家纺、家具,甚至钻石这样的超高客单价商品都能在网上卖,应该感谢消费者的成熟度。

  所以,如果苏宁线下的概念店要想吸引年轻人,恐怕难度非常大。不是你先进,消费者就会去。因为3C产品已经非常标准化了(和逛宜家不一样),这种标准化的东西,选择起来会非常容易。如果要吸引年老的群体,那就更难了,体验机器也许还行,但你让一个60岁的大爷用手机支付,估计你手把手教,也需要一天的时间。

  如果要说苏宁的痛点,上面分析的此为“第一痛”,即苏宁太喜欢玩概念了。今年还没到一半,苏宁已经弄两个概念了。年初的“云商”(到现在恐怕也没人知道这两字真正的意思)、这次的“全面互联网化”。

  如果再翻出苏宁此前的那些概念,就太多了:“去电器化”、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线下5000亿、线上3000亿”、EXPO旗舰店……一个专业的IT记者也会被绕晕的

  太看重概念,终会被概念所伤。因为:概念,解决不了实质的问题。

  第二痛:滞后的仓储物流

  很多人会说,仓储对苏宁怎么会是“痛点”呢?苏宁线下不是有很多实体店吗?嗯,苏宁线下是有很多实体店,但是,实体店只是那个店的仓储,而不是电子商务中的那个仓储。电子商务是一个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卖东西,售卖的东西没有变,但是形势完全改变了。自营B2C,如果是面向全国的,那你需要建面向全国的中心仓储,然后还要围绕中心仓储建一些分仓。打法都是互联网的思维,不管京东还是当当都是这样做的。到了苏宁这里,也不例外。

  不可能让线下的门店成为仓储,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仓储也是系统化的,打包系统、拣货系统等都需要专业化,而不是库房那么简单线下的门店对苏宁来说,最多能起一个自提点的作用,我再这里用了“最多”两字,意思是弄不好的话,连自提点都算不上。因为苏宁易购和苏宁线下的实体店本质上存在利益冲突,包括价格、机制等。用户对苏宁的这种自提的抱怨已经不少见了,例如自提时没货,店里不给售后的保障等。上次在一个论坛,孙为民发言时也说,苏宁要到2016年才能实现全国的物流布局。

  一句话:线下的实体店不代表苏宁的物流强,千万不要这样理解。这是第二痛。

  第三痛:战略与打法的问题

  如果单看销售额的话,苏宁在电商这块还是可以的。2012年公布的销售额为183亿元,仅次于京东和亚马逊中国。但如果仔细剖析其战略和打法,就会觉得苏宁的电商真的一般。

  典型的,我们说说品类的布局。京东是靠3C数码起家,之后扩张到图书、小家电、食品再到开放平台;当当先是卖书,然后卖数码、服装等,也弄上市了;1号店和易迅,前者靠快速消费品起家、后者是3C数码为核心,但也都找了个好爹(沃尔玛和腾讯)。这四个网站在自己的核心品类上,可以说话语权都是非常强的。

  相反,我们再来看看苏宁易购,目前除了依托苏宁在线下积累的话语权(大家电),其它的品类做的只能算一般。典型如3C数码,虽然这不是苏宁在线下的核心,但苏宁本身还是有很多资源的,不仅有钱,还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识别度。但是,遗憾的是苏宁易购在3C领域并不仅没有封死京东(目前电商领域,笔记本出货最多的是京东),势头也没有易迅猛。

  自己擅长的品类做成这样,其它的可想而知。图书、美妆、开放平台,这些都没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和标签,虽然自己定位和宣称的是全品类,但苏宁易购给人的印象还是卖家电和数码的。

  如果非要给苏宁183亿的销售额找一个原因,只能举一个之前某分析师的形象比喻:苏宁易购就好比一家线下的苏宁实体店,但开店的位置是在郊区,由于价格往往要便宜一些,一些人还是愿意费劲周折跑过去买。只因为他的店里东西价格便宜,再无任何优点 。一旦价格失去吸引力,这种只看重价格的消费者就会做“鸟兽散”。

  问题是:苏宁易购能一直便宜吗?回答是:不可能。

  太过概念化、不完善的仓储物流、模糊的战略战术,这是苏宁的三个主要痛点,此外还有用户体验、IT系统,这些苏宁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就不一一细谈了。对苏宁来说,最深的痛是“左右互搏”,想发展电商,但又不想放弃线下,因为线下每年还能盈利。

  但现在线下的路已经几乎到了尽头,不管房租还是人工成本,每年都在增加。所以,我们才看到苏宁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商业地产,为的是自己掌控店面,不愿意每年都被动的承受房租上涨。

  苏宁发展电商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没有强大的物流做为保障,自营B2C很难往全品类上做,也不太容易保障用户体验。IBM原总裁郭士纳写过一本书,叫《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但回头看看全球的这些“大象们”:戴尔、惠普、索尼、松下,有几个能像IBM那样轻松的跳舞呢?

  可惜的是,留个苏宁这头大象跳舞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上一篇:电商大战在即刘强东:京东还会干“傻事”
下一篇:小米微信:百万粉丝的运营秘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