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政府减税或超7000亿 含降低企业缴纳社保费率

W020151130328666658877.jpg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财政刺激力度加强信号,明确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

  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认为,中国财政赤字率有可能突破3%,明年财政赤字或突破2万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加数千亿元。财政赤字率突破所谓的3%红线符合中国国情。

  上述会议提出增加财政赤字的用途,除了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

  提高财政赤字也为减税带来空间。据瑞银证券测算,明年政府减税规模约在7437亿元,其中营业税改增值税减税规模约为3836亿元,社会保障相关费用减税规模约为2403亿元。

  财政赤字或超2万亿

  2015年全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财政赤字率(赤字占GDP的比重)约2.3%,比2014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后,市场对财政赤字率突破3%预期强烈,此前财政赤字率3%被当作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明年财政赤字率突破3%可行,所谓的3%赤字率红线是无稽之谈。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春荣告诉本报记者,明年赤字率很有可能突破3%。因为当前财政收入快速下滑,而刚性支出不减,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的背景下,财政赤字扩大势在必行。

  瑞银证券发布的《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定调》(下称“瑞银报告”)表示,财政赤字可能提高至3%以上,另外准财政(如政策性银行贷款)也将继续加码。

  根据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7%~8%测算,今年GDP总值68.11万亿元~68.74万亿元,若2016年财政赤字率为3%,财政赤字规模约为2.04万亿~2.06万亿元。

  汪德华认为这种算法合理,财政赤字规模将首次超2万亿元。

  穆迪副总裁诸蜀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高财政赤字率是政府稳增长的一项举措,如果财政赤字率提高至3%,将是很大的一个增幅。赤字率的提高,意味着财政风险相应增加,不过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风险可控,需警惕或有债务风险。

  对于财政赤字率突破3%红线,多名接受采访的专家称,“红线”之谈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为控制财政风险,1991年奠定欧盟基础的《欧洲联盟条约》规定,1994年起,欧盟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率不能超过3%。自此,3%财政赤字率红线被中国等国家参考。

  今年11月,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公开对3%赤字率红线的科学合理性提出质疑。他认为这些观念的僵化并不利于改革,要在实践中调整,形成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学理论。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财政赤字率“红线”的划定,只是当年欧盟内部谈判妥协的结果,实际上目前多数欧盟国家也并不遵守所谓的红线,因此赤字率红线既不合理也不科学。

  明年减税或超7000亿

  此次中央提高财政赤字率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给减税提供空间。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实行减税政策被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在明年减税政策方面,瑞银预计决策层会把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范围扩大到房地产、建筑业等服务业行业,降低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率,并扩大对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企业额外减负规模可能相当于1%的GDP。

  营改增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重复征税,是结构性减税重要举措,目前一年减税规模约为2000亿元。

  随着营改增扩围到最后四个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估算减税规模会进一步扩大4000亿~5000亿元。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行工业、商业增值税税率是17%,服务业增值税税率为11%和6%,从增值税改革的趋势来看,未来税率应该统一。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那未来的改革方向就是工业等增值税税率会有所降低,现在制造业遇到了困境,企业成本较高,特别是增值税对工业企业成本影响比较大,未来工业增值税率有可能会先行降低。

  根据瑞银报告估算,2016年营改增减税规模约为3836亿元,社会保障相关费用减税规模约为2403亿元,再算上小微企业减税等项目,2016年合计减税规模约为7437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1%。

  此外,瑞银报告称,估算此前汽车购置税减半规模相当于0.1%的GDP,而额外提振的汽车消费规模可能达0.2%的GDP。其他消费税率较高的商品还包括烟酒、石油制品等,不过这些商品的税率不太可能大幅降低。

  瑞银报告称,很难准确估算实际的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这是因为今年决策层主要通过准财政政策稳增长,而这些支持大多体现在了信贷数据之中。不过,为了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适当水平,决策层很可能还将继续通过财政扩张(预算内+准财政)来拉动经济增长。稳增长刺激政策可以有助于部分缓和经济下行压力和避免经济硬着陆,但很难完全抵消或扭转经济下行压力。

上一篇:网贷业集体谋转型:平台化资管化投行化特征初显
下一篇:国务院:逐步扩大保险保障资金投资资本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