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的迷惘:“悔悟”破“痴迷”or就此沉寂?

     《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收购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让纸媒企业再也无法镇定,面对气候的变化,纸媒采取的应对之策差不多都局限在雨天打伞冷天添衣等应对天气变化的举措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收购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让纸媒企业再也无法镇定。尽管纸质媒体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一直在图变,但新瓶装旧酒终于被证明为于事无补。面对气候的变化,纸媒采取的应对之策差不多都局限在雨天打伞冷天添衣等应对天气变化的举措上,其效果可想而知。

  《华盛顿邮报》被收购也许并非完全是坏消息,它也许给正在寻找出路的纸媒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纸媒自身发起的变革之所以无效,也许恰恰在于纸媒的“我执”让自身永远无法实现真正变革,如果变革让亚马逊这家没有“纸媒情结”的互联网公司来实施,说不定能别开生面。

  正如早有人指出的,自处旧产业的企业之所以难以实现向新产业的突围,是因为这些企业具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心智模式。1984 年,英特尔的前CEO 格罗夫意识到,如果英特尔继续做存储器业务,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倒闭。他建议英特尔放弃存储器业务,转向芯片业务。但他的同僚们对于存储器业务有深厚的感情,再说芯片业务是他们不熟悉的,贸然进入,风险很大,所以大家商议的结果,决定还是继续做原来的业务。在这种场景下,格罗夫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业绩在下降,而且今后下降会越来越明显,用不了多久,董事会必定会将我们这些人扫地出门。设想一下,新来的CEO 会对存储器业务有什么难以割舍之情吗?他一定会放弃存储器,启动芯片业务。如果公司将来一定会放弃存储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董事会还没有把我们扫地出门之前就开始芯片业务呢?”高管们被这段话打动了。就这样,英特尔从一家即将倒闭的存储器厂商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厂商。

  这个例子当然有一定的特殊性,不是每个放手一搏的企业都能有英特尔这样的好运。但这个例子里有一点,对于所有正遭受业务转型之苦的企业都是有启发性的:已经闻到了灾难或死亡的气息时,与其心存侥幸抱残守缺,不如在心智上提前与最终的败局面对面。正如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如果正面规划未来,人们往往得规避风险,而当面对败局只能救亡时,人们往往是偏好风险的。企业实施“破坏性创造”是很难的,除非企业的领导人知道灾难已经不可避免或已经发生。业绩下滑,裁员,再下滑,再裁员,直到裁无可裁,宣布倒闭。只有到这个时候,企业的领导人才意识到,早知风险避无可避,不如当初冒着风险,大刀阔斧地变革一场,说不定能有一条生路。格罗夫的睿智之处在于,他能在思维上先行走到最糟糕的结局面前,“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

  纸媒产业,连同诸多遭遇互联网挑战的产业,真的到了“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的时候了。

上一篇:4G投资额3000亿成泡影 三大运营商投入差距大
下一篇:“起底王立军”到“天下无三” 纸媒当真会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