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大战:PE/VC助推5年暴增1.5万家 星巴克临挑战
中国董事局网资讯:近年来,随着咖啡馆的遍地开花,咖啡馆大战已然爆发,资本的纷纷介入更是将之推向高潮。而与拥有强大资金背景的国际连锁巨头相比,雕刻时光等发展前景广阔的国内连锁品牌引来PE/VC的助阵。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盈利能力欠缺和缺乏连锁基因,国内具有投资价值的咖啡馆可谓凤毛麟角。
咖啡馆大战
去年底以来,人们突然发现,一直以来便以“慢生意”著称,开新店速度也慢如蜗牛的雕刻时光咖啡馆一下子快了起来。此前,雕刻时光一年也就开一两家新店,自2002年11月,公司正式成立至今也不过开了15家门店而已,可仅是去年12月,雕刻时光便一口气开了三家新店。成立十年,十年磨一剑的雕刻时光终于迎来了爆发期。
“2013年我们还要成立50家至60家新店。”雕刻时光CEO赵珂僮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她介绍,雕刻时光度过了创业初期的静默期后,2005年至2007年开始搭建架构,2007年至2009年开始磨炼,2009年底开始发力,直到现在迎来爆发。
当然,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雕刻时光的发力直至爆发正是借助了资本的力量。2010年,挚信资本对雕刻时光进行了第一轮投资,2012年,在继续看好雕刻时光的基础上,挚信资本又进行了第二轮融资。据赵珂僮介绍,除了挚信资本之外,很多VC/PE也纷纷伸来橄榄枝,“现在有三四家正在跟我们谈判。”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PE/VC对雕刻时光的纷纷看好,反映了目前火热的咖啡馆市场及其诱人的前景。调研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咖啡馆数量在过去5年翻了一番,从1.5万家跃升至3万多家,有1/5的城市消费者表示在过去一年至少去过5次咖啡馆;而《中国咖啡市场分析(2012年分析)》预计,未来中国咖啡消费每年增速将达到15%,远高于2%的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与目前700亿元的消费总额相比,10年后这一数字将达到1万亿元。其中,85%的咖啡消费将来自速溶咖啡,但论及增长速度,则当属咖啡馆消费的咖啡。
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近两年咖啡馆在中国呈遍地开花之势,咖啡馆大战已然爆发。不可否认,在中国的咖啡馆市场上,星巴克仍然保持着最为强大的品牌和规模实力,但最近几年,Costa、太平洋的异军突起已经对星巴克形成挑战之势,而2012年一夜爆红的漫咖啡则成为一种“现象级事件”,以雕刻时光为代表的咖啡连锁品牌的发力则代表了一种中国本土新势力的崛起。
咖啡大战自然少不了资本助阵。星巴克自不待言,而太平洋咖啡于2010年被华润创业以3.26亿美元收购了80%的股份后,总算抱上了大树,Costa背靠的则是华联。而与之相比,仍处于成长期的本土咖啡连锁品牌则借助了PE/VC的力量,除雕刻时光之外,深耕二三线城市的塞纳左岸咖啡也频频与PE/VC接触,其目前已与美国福瑞兰德投资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投资标的稀少
“目前我国大多数咖啡连锁品牌都是外资,成功的本土咖啡连锁品牌并不多。”已经对雕刻时光进行过两轮投资的挚信资本董事长郑庆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岛咖啡、两岸咖啡确切地说是餐饮企业,而国内像雕刻时光这样专注于做咖啡又具有投资价值的咖啡连锁品牌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郑庆生表示,挚信资本对雕刻时光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一方面,雕刻时光创造了独特的氛围,吸引了足够的客流,保证了持续盈利;另一方面,雕刻时光目标是做全国连锁,发展前景广阔。这正符合“盈利性+复制性”的PE投资逻辑,而以这两条坐标划界,国内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咖啡馆确实不多。
实际上,与目前咖啡馆市场的火爆相比,国内咖啡馆的盈利能力着实让人担忧。中国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白芳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内的咖啡馆有一半处于亏损状态,而几年前亏损面更大。”有业内人士甚至戏言,“有多少家咖啡馆冒出来,就有多少家咖啡馆倒下去。”为此,很多咖啡馆不再单纯卖咖啡,电影、西餐、炒菜、酒水成了主要的盈利点,咖啡反而成了噱头。“确切地说,很多咖啡馆更像是西餐厅。”赵珂僮直言。
在白芳看来,目前很多咖啡馆亏损甚至倒闭的原因很多,包括品牌影响力弱、回头客少、合伙人矛盾突出等原因,而高房租更是成了国内咖啡馆“不可承受之重”。今年6月21日,就连位于北京国贸商城一层的星巴克因租金过高而被迫关闭。
但不得不说,与国内咖啡馆相比,国外咖啡连锁巨头在租金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星巴克在租金方面具有强大的谈判能力,Costa背靠的华联和太平洋背靠的华润则具有强大的地产资源,漫咖啡的快速扩张也是依托和地产商合作。白芳表示,为了规避这一劣势,国内咖啡馆很多都是“自己的房子自己开店”,而这也决定了国内咖啡馆很难对外扩张。
另外,国内咖啡馆缺少连锁经营的基因,经营咖啡馆的更多是咖啡爱好者,与国际上集团化运营的模式存在很大不同。白芳认为,单店性质的个性化咖啡馆是未来国内咖啡馆的发展趋势,像雕刻时光、塞纳左岸咖啡那样能发展成连锁品牌的很少。
下一篇:纸媒的窘境:报刊亭,一个即将消失的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