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电商遭投诉近10万起:淘宝当当漠视反馈
随着“3·15”的临近,电商消费类投诉再次成为焦点话题。3月11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度通过在线递交、电话、邮件、即时通讯等多种形式,共接到全国各地用户的电子商务投诉近93600起,与2011年基本持平。
报告还显示2012年全国大规模性的电商价格战不下10次,而每次价格战过后的半个月左右时间,均为用户投诉高峰期。其中网络购物投诉占55.40%,网络团购为21.32%;移动电子商务为5.36%,B2B网络贸易为2.53%,其他电子商务类投诉为15.39%。
“当前中国的电商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物流、服务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大促销所带来的巨大订单往往使得商户的人力、物力资源趋于崩溃的状态,从而加剧了网络消费者的不满情绪。”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系副教授魏建良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电商面临的投诉,实质上反应了当前国内电商,在拼规模阶段中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相对而言,2013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更侧重质的发展,而不是局限于短期的促销。减少投诉一方面可以从行业的自律来规范,另一方面则需要各大电商加强对自营与联营商户的管理。”
节能补贴“坑爹”?
报告显示,退款问题、节能补贴、账户被盗、虚假促销、货到迟缓、网络诈骗、退换货难、物流快递、网络售假、支付问题等成为网络购物的诟病,是网友投诉最多的十大问题。“其中,节能补贴是2012年较为严峻的问题,而此类问题在2011年相对较少,需引起各电商企业的高度重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姚建芳告诉记者。
“地址没有写门牌号,结果节能补贴就领不了。”一位网友在百度贴吧上抱怨网购家电节能补贴“坑爹”。也有网友在微博上抱怨网购家电后忘记申请节能补贴,以及不知道申请手续是否复杂等等。
广东某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小天(化名)在新浪微博上气愤地说,“节能补贴简直就是个大骗局。”他透露,一些在补贴名录里的节能产品,不仅比以前更贵,而且普遍能效虚标。所谓补贴,已被相关补贴分享链的各方公认为“共同享受的福利”。
“家电节能补贴传统的反馈方式比较简单,消费者在门店一次性购买家电后,回到家拆开包装,再拿着凭证返回门店就可以收到补贴。电商网站出来以后,尤其是像天猫、京东这样的平台电商,他们不具备直接向消费者返还节能补贴的权利,而是需要向制造商事后申请,才能反馈给消费者。这中间又多了一些沟通时间,所以可能导致消费者不能及时收到补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最新一轮的节能补贴政策包括国家财政补贴265亿元,为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而设,推广期限暂定一年,从去年6月1日正式开始到今年5月31日结束。
电商处理投诉“需谨慎”
“购物网站投诉数量与其订单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交易量大的电商网站用户投诉的几率相对较大”,姚建芳向记者分析:“各电商网站处理用户投诉反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用户购物体验。”
她举例道,如亚马逊中国、新蛋中国、苏宁易购在处理用户投诉反馈中较为积极;而淘宝网店、当当网、库巴网、唯品会、佳品网、梦芭莎、走秀网、好乐买,在处理用户投诉反馈中较为被动,尤其是当当网和淘宝网店,对用户投诉往往置之不理,“非常漠视”。
除了处理投诉,“根据调查,76%的网购用户表示自己在网购中需要帮助”姚建芳补充道。消费者在网购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售前咨询不够积极、问题没有解决”、“支付困难”等等。
对此,姚建芳认为“网络购物依旧是电子商务最热门的领域,中国网购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并且用户对于网络购物的要求不断在提高,过去粗糙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这就需要电商企业在用户下单、支付、物流配送、退换货等售后方面做好全流程的服务,才能提高用户购物体验满意度,从而提升用户粘度。”
“面对电商的促销,很多消费者都是冲动型购买,典型的体现在抢购中,消费者往往尚未看清楚商品的标识说明就匆匆下单,从而导致后期的退货、投诉等行为。”魏建良告诉记者。
他建议消费者“正确理解电子商务”,他指出“电子商务并不是低价的代名词,而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销售渠道”。因此,在进行网络购物时,不能一味地以价格为参照标准,而应结合用户评论,类似商户所提供的价格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减少买到低质商品的可能性。”
对于电商投诉的监管问题,魏建良告诉记者“当前处理网络投诉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但目前尚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电商行业涉及的相关面较广,新事物层出不穷。
“对整个电商行业进行规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结合电商产业界、学术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充分研讨,对产品质量、物流、售后服务等基本性项目进行规范,从而保障国内电商的长期稳定发展。”魏建良指出。
下一篇:平板电脑网页流量超智能手机:分析称中国垫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