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有生机无希望:两年O2O 更像是一场游戏

  窝窝、满座、美团都相继宣布盈利,就算里面多少有水分,至少也相差不远。团购行业经历了火爆之后,又经历了洗牌,各家的策略基本都是收缩、精简加挖潜增效,终于开始变的收支平衡。

  大部分团购的倒下带来了领头羊的客户集中,几个大团的销售额还是在不断攀升,但很难改变整体毛利率低的现实。据说拉手网在投资人的要求下,不做毛利率在8%的单子以后,直接丧失了领导地位。这样说明了团购低毛利的现状无法改变。

  之所以开始盈利,一方面原因是领头羊销售额巨大,美团达到了全年55亿之多。而另一方面,像窝窝团已经开辟了更多的实物频道,提升了单品的毛利率。借助本地生活化服务带来的流量,用实物变现实现盈利。因为持续的运营,各大团购也基本有了经验,那些商家服务接受度更高,销量更好,利润更高都已经有了统计和数据,然后会重点和深度的推荐。而一些不太受欢迎的长尾项目,则可以砍掉,降低维护成本。在多种条件的复合之下,团购开始恢复生机,并已经可以开始成为一个靠谱的商业模式了。但是与此相对的,低毛利商业模式靠规模盈利之后,也就丧失了高速增长的希望。

  没有高速增长实际上就意味着商业模式不再先进,无法代表趋势,也就很难被资本市场认可。毕竟美团这样年销售五十五亿才刚刚盈利,难道还会有几倍的增长空间么?这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残酷现实,赚钱了可以养活自己了,但是却不再是市场的热点,上市的困难也倍增,想必资本也笑不出来。当然,活着的十分艰辛,死掉的就更惨了,资本的信心恐怕不是盈利能找回来的。

  换句话说,团购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团购了,这个商业模式面临或者已经被改变了,比如说实物产品的大量进入,比如说会员权益的引入等等等等,商业模式面临着无数方向的变革,重实物的难免会变得像个电商,显然电商的日子也不好过。而重服务的还是会有盈利的瓶颈,最后还是走上了流量变现的老路子,就毫无意义了。O2O发展已经一日千里,二维码等营销方式也层出不穷,团购的确是曾经领先的O2O实践,但在新一轮O2O革新中,技术上和趋势上,是否能跟上潮流进行改变,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比如说,某地图已经开放个人编辑地点,商家可以把自己的店铺标注在地图上,这种众包形式的内容的制作效率远高于团购的业务员洽谈,而一旦完成了地图入口的登记,用户可以通过地图来找到附近的商户,商户可以通过自助发布的形式发布优惠,那么团购这个粗放的模式是否还有意义?毕竟,团购商品的品控、消费时间、消费体验等等都非常的不可控,而受商业模式所限,一直也无法开放用户自助编辑发布。在覆盖上,终究还是有缺陷的,而价格的优惠,也很可能会换来热点时间段无数排队的人群。

  再比如说某二维码平台,可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由商户自己编辑提交产品优惠信息,然后上到平台之后,通过各大网络媒体、手机短信甚至宣传广告进行拍码传播。成本更低,内容更灵活,传播途径更丰富,把O2O服务电子凭证化。用户的主动性和把控性更强,产品类型也非常多样,发布优惠信息的效率也提高很多,结合IM通讯工具,营销可以在手机上迅速传递。不一定比团购做的更好,但是更方便,内容也更多是肯定的。用户习惯也在悄然的培养之中。

  所以,团购最大的危机不是赚不赚钱,而是商业模式的危机,一旦这个商业模式不再先进,然后被更先进的商业模式所替代,从赚钱到衰败,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来源: 网易科技      作者: 宗宁

上一篇:网络音乐ko实体唱片:全球最大唱片巨头要破产
下一篇:零售业衰退:旺季关店止损 世纪华联临时停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