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5年迎机遇:从概念炒作转向应用落地

  “总算看到云计算真正的落地了。”看到北京飘起的雪花,友友系统CEO姚宏宇在12月12日召开的2012云世界大会上有些感慨。

  自从美国硅谷回国,与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共同创办友友系统,姚宏宇已经在国内云计算领域打拼了5年多时间。现在,国内云计算的发展现状终于让他感到欣慰。

  “云计算,从一开始大家不知道,到很快地提高,再到炒作。今年大家虽然也提云计算,但肯定不像去年提的那么多了,这反而是件好事。总算能跟瑞雪一样,真正的下下来,润物细无声。” 姚宏宇说。

  实际上,不但对于友友系统,对于整个IT行业而言,云计算都到了一个新的落地阶段。

  泡沫

  云计算被称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落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r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几年前,云计算在国内还停留在概念研讨阶段,很多的专家和学者在一些有关云计算的公开场合都是在讨论“到底什么是云计算”。

  从2010年开始,业界才开始关注云计算的发展对于IT行业和经济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不过很快,云计算就在国内出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不但国内大大小小的公司不断推出各自的云计算战略,很多地方政府也纷纷投资建设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一时间俨然成为了最热门的概念和话题。

  不过,这股“火热 ”的云计算浪潮似乎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泡沫,因为在对云计算狂热的氛围里,大多数人都是在炒作概念,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云计算能做什么?未来方向是什么?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云计算的本质应该是应用,如果没有应用,任何的架构和平台都没有意义。但在过去几年,国内几乎没有成熟的应用案例出现。

  2010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百度CEO李彦宏曾就当时已经热炒两年的云计算发表看法,他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而腾讯CEO马化腾当时也认为,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云计算资源,确实有想象空间,但还太早。

  纵然业内有对云计算的质疑声,但宽带资本的田溯宁一直坚定地看好和实践着云计算。他在过去几年里,不但在北京建立了云基地,还投资了数十家与云计算有关的企业。他认为,云计算时代的大门刚刚打开。
 

  拐点

  拐点似乎来得更早一些。进入2012年之后,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大的改变,而向云转型则似乎成为业内一致的方向。人们在谈论的不再是“云计算是什么”,而是如何抓住云计算的机会。

  国内管理软件厂商用友软件就是努力朝云企业转型的代表企业之一。目前用友软件正在向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在昨天的云世界大会上表示,相比优化现有业务,“加快云化的发展和推进,是我们(用友)一个更重要的策略。”

  实际上,在今年10月底召开的“中国云•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论坛上,百度CEO李彦宏也一改他三年前的观点,认为国内云计算产业已经开始产生实质变化,与三四年前纯粹的炒作概念有所区别。

  李彦宏认为,如今中国互联网大环境已经与彼时大不一样,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让用户开始有云计算的需求。企业也开始真正做云计算,而不是炒作概念。

  百度于今年9月推出了集合云存储、相册及通讯录等应用的“百度云”服务,正式进入云计算领域。而在此前阿里巴巴、盛大、浪潮等厂商都已经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业务。

  机遇

  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为全球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数据表明,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到2012年预计将达到1072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1768 亿美元。

  科技部公布的首个部级云计算规划《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表明,“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国内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达7500亿元到1万亿元。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安全厂商趋势科技创始人张明正认为,云计算将是中国厂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指出,过去软件都是以欧美为主,国内厂商很难有独立和自主的机会,而这一次则“形势大好”。

  两年前提出向云计算厂商转型的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日前召开的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上也提出,云计算技术革命的到来,使得全球IT产业面临竞争格局的重构,中国IT产业正在迎来一个能够改变落后与追随状态的战略机遇期。

  今年11月,微软Windows Azure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正式进入中国公有云市场,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掀开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序幕。而在此前,微软、IBM、甲骨文、惠普、SAP等国际厂商已经在国内私有云市场攻城略地。

  国内云计算产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但激烈的竞争早已开始。


  来源: 新浪科技      作者: 罗亮

上一篇:家电自主品牌“出海潮”:本土化经营难题求解
下一篇:反便利店关店潮:转型零售快餐or打集团资源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