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广告平台或剩5家:iOS金矿,VS Android童话

  李彦宏“移动互联网酒驾论”渐渐随着行业的跃进式增长逐渐被淡忘,而随着下半年YIBO微博、闪聚、网易八方等产品的停运,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再次成为业内思考的话题,其中广告无疑是最直接也最易被采用的一种,同时也是受到争议和诟病最多的一种。

  从数据造假、转化率低、市场规模小等质疑,到金山毒霸的广告SDK屏蔽风波,再到品牌广告主增长的担忧,国内移动广告行业在一片质疑声中暗暗发生着变化。“去年我们还在谈有个四十家无线广告平台,今天应该数不出来超过十个了吧,明年掰着数也就不超过五家,然后大家能谈谈说盈利了,基本上就不会再烧那么多钱了。”艾德思奇副总裁魏洪蕊对移动广告市场显得非常乐观。

  有PC互联网广告业务做支撑的艾德思奇是中国的移动广告大军中的“特种兵”,魏洪蕊介绍,艾德思奇日均广告展示量在4亿左右,日均独立覆盖iOS用户3500万,今年已经有了一些毛利,但是由于投入较大,目前仍然没有产生净利。

  

 

  艾德思奇副总裁魏洪蕊

  平台:iOS金矿 VS Android童话

  今年8月,美国创业公司LimitedRun撤出Facebook牵出了其广告平台虚假点击的丑闻,使得其移动广告业务遭受质疑,也使得部分客户流失。而在国内,同样的问题也引发了广告主的信心不足。艾媒咨询调查显示,在2011年中国广告主投放移动广告担忧的因素中,广告代理商的数据作弊和投放目标媒介数据作弊成为最担忧的首两位,分别占51.4%和48.1%。

  魏洪蕊坦言,因为安卓太过开放,行业内确实存在数据造假的情况,开发者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用户的增长而水涨船高,但是在iOS上情况则要好的多。据了解,艾德思奇在iOS平台的收入占到总体收入的70%,单月收入在千万上下。

  然而国内的移动广告平台更重视安卓平台,这似乎有点南辕北辙,广告平台们都在想什么?

  或许安卓平台的长尾优势是一个不错的答案,友盟发布的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第三季度国内iOS和Android设备总量已经达到2亿部,其中iOS设备6000万部,不足Android设备一半。UC优视CEO俞永福也曾表示,Android在数量上的优势最终可以弥补其分裂导致的商业价值短板。

  但是事实上,安卓终端宽泛的价格区间使其疯狂掠夺用户的同时,并未使它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上占据优势。魏洪蕊表示,iOS的手机数量没有安卓那么大,但是流量占到了总体的60%,高端和深度用户也比Android要多的多,所以一方面iOS的广告回报率要比Android好的多,另一方面行业发展状况也要健康的多。

  魏洪蕊透露,大部分品牌广告主把更多的预算都放在了iOS平台,在iOS上,花了一块钱的广告费出去,在iOS上一般能做到5到8块钱的收入回来,但是安卓则达不到这个量。

  艾德思奇在PC互联网广告上的造血能力,给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自由,魏洪蕊介绍,目前国内只有艾德思奇把iOS作为重点市场开拓,原因很简单,目前国内纯做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公司目前大多数靠资本活着,投资方看的是市场量有多大,他允许烧钱发展,然后依靠规模去容下一轮更多的钱,所以资本给团队最大的压力实际上是你有多少开发者,有多少流量,你覆盖了多少,而没有纯利润的KPI。

  在这方面,显然安卓平台能给他们一个更满意的数字,不过这些数字撑起的童话除了融资之外,并不能给平台本身创造太多价值。

  不过魏洪蕊也坦言,到今年年底,移动广告行业正常了很多,以往各平台只秀覆盖量、SDK安装量、展示量等数据,而没有人谈收入,但是今年在iOS上可以谈谈这件事儿了,至于安卓,广告平台通过防作弊机制减少数据造假将会使得整个市场被净化,iOS市场存量有限,未来安卓也会有机会。

  “进多少钱花多少钱,中间剩多少钱,这是广告最基本的模式,今年无线广告平台回归到本质了,特别好。”魏洪蕊说。

  现状:洗牌接近尾声 明年走向盈利

  随着移动蛋糕的不断扩大,国内移动广告平台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安沃、力美、芒果、微云、哇棒、有米等平台都不遗余力地争夺移动广告大蛋糕,第三方数据显示,去年数量最多时,国内移动广告平台达到了70~80家,而今年上班半年还留存40家左右,在繁华背后,行业正在进行悄悄地洗牌。

  “去年我们还在谈有个四十家无线广告平台,今天你应该数不出来超过十个了吧。”魏洪蕊并没有指明哪些平台已经被淘汰,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艾德思奇、安沃等少数几家平台已经站稳了脚跟。

  魏洪蕊表示,移动广告平台的竞争并不在于基础能力,而在于内核,明年能够站得住脚的广告平台,掰着数应该也不会超过5家,然后就能谈盈利了。

  与大多数APP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广告平台,它的天生属性就应该是赚钱,而目前国内移动广告平台并没有哪家产生净利,多数还在依靠资本支持。魏洪蕊并不认为这会是一个常态:“广告平台是一个特别实的生意,你说你圈了多少开发者你养得起,投资商能给你贴钱一年两年,但是没人会贴第三年,所以广告平台的本质是盈利能力。”

  2011年艾德思奇获得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加上PC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支撑,艾德思奇并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但是魏洪蕊称,这个行业的竞争不是钱的事儿,没有广告经验积累,再进入这个行业基本上就没机会了。

  未来:Banner仍将是主形态 品牌广告主将进入

  移动互联网广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照搬PC互联网长盛不衰的形式——Banner条,然而在屏幕尺寸有限的移动设备上,Banner广告除了被用户诟病,其误点击等问题也使得转化率保持在较低的状态。

  从去年起,就有各种HTML5交互型广告和富媒体等广告形式出现,艾德思奇也曾经发布应用内搜索的广告产品,但是过了一年多,用户发现,最常接触到的广告除了还是传统的Banner广告,于是不禁要问:为什么新技术没有被普及?Banner在移动设备上还能生存多久?

  魏洪蕊举了一个例子:“电视广告的第一版就是一片纸,上面有文字,这是Copy了报纸广告的模式,然后加上了配音,直到现在电视广告才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现在无线广告也是Copy互联网的,但是要挖掘它最后的核心价值,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于广告形态,魏洪蕊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Banner广告仍将是一种很主流的移动广告形态,因为富媒体广告、交互式广告等形式创新成本很高,同时对广告平台来说,需要平衡广告主、客户和用户的需求,所以要创新的风险很高,形态的创新也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演进。

  目前移动广告的广告主以投放品牌广告的品牌广告主和APP下载广告,而目前国内市场来看,仍然以APP下载广告为主,即用户点击广告后下载广告主的APP,手握金条的品牌广告主始终在移动广告前踟蹰不前,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品牌广告主移动广告费用在5亿元上下,这个数字是互联网广告投放(按400亿计算)1/80。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品牌广告主并不甘心在这股大潮前无所作为,这使得今年行业的情况有所好转。魏洪蕊透露,艾德思奇目前的收入中,来自品牌广告主的收入大约占到30%,明年将会更多。

  一些大胆的品牌广告主的进入使得移动互联网广告品牌化这件事儿变得顺理成章,魏洪蕊称,艾德思奇为KFC做了早餐广告,然后小肥羊、赛百味、必胜客都进来了,有一个汽车品牌做了广告,全线的汽车厂商都有了广告预算,阿迪达斯做完了,运动线品牌也进来,一旦品牌广告主找到契合的点,整个行业就进来了。

  同时魏洪蕊透露,目前正在配合品牌广告主做明年的预算,预计到明年年中就可以看到大量的品牌广告主进入到移动广告领域。

  尽管移动互联网“泡沫说”和“春天说”仍然没有定论,不过洗牌后“幸存”的移动广告平台们并不缺乏信心,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安卓平台商业价值的提升,国内移动广告行业或将迎来新的改变。

      来源: 凤凰科技      作者: 顾晓波

 

 

上一篇:直B2C生死局:规模窄路变死路,赚钱才是王道
下一篇:经济型酒店隐忧:1栋楼8家扎堆 利润依赖加盟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