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品牌未投纸媒一分钱

 

  文/中陛资本合伙人丁辰灵

  回到南京参加婚礼,在金陵晚报社做体育记者的堂妹跑来每桌问大家是否有需要订金陵晚报。询问中才知道由于订阅数和广告效益双下滑,每个记者都被摊派了50份的订阅任务。

  南京是一个报业大市,虽然竞争激烈,但这个700万人的都市容纳了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多家都市报,一直以来大家活的都很滋润。而如今,报纸却成为了老年人的专属品。

  不仅仅是南京,全国的报业广告上半年下滑了7.3%,并无好转迹象,报业从业者都忧心忡忡。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老牌周刊类杂志《新闻周刊》将于12月31日出版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并于明年初全面转向数字版。

  《新闻周刊》未来的全数字版杂志将名为《新闻周刊全球》,将在全球范围内采用统一版本。数字版杂志将基于用户订购的模式,并将通过平板电脑和网页的电子阅读工具发布。

  新闻周刊印刷版的停刊是全球传媒届的一件大事。以新闻周刊的影响力,我们几可宣布:纸媒已死,新媒当立。

  “硬新闻可能是最难盈利的。它变得越来越迅速、持续和商品化(就想食用油和大米一样,消费者并不关心它们的出处)。除极个别情况之外,通过新闻赚钱意味着向大众兜售廉价的消息,通过广告盈利;或者向小众出售昂贵的但是重要的新闻,通过订阅盈利。这两种模式的竞争都很激烈;在富裕国家,很多报纸都关闭了。”一位记者写道!

  实际上,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特别当IPAD出现后,作为曾经是最好的品牌传播载体的杂志也收到了极大的冲击。由于体验相似,美国广告主已经可以接受IPAD的广告价位往杂志靠拢,而高于互联网媒体。

  那么传统纸媒可以转型成为整合性媒体吗?我个人微博上有网友这么问。我回答说很难。这不是因为技术门槛或者资金。而是新媒体的整个采编流程和传统媒体迥然不同。传统纸媒很难为新媒体转变采编流程甚至企业架构,最后只能是温水煮青蛙,看着自己的份额不断减少。

  此外,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户越来越不关心传统纸媒所树立的专家和其相对冗长而深入的文字。相反,用户更多关心那些善于玩微博的意见达人。粉丝在自媒体的快速传播过程中扮演角色不仅仅是转发,而是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并参与流行的制定。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广告主的营销策划也从根本上被颠覆了。

  在中国,最有名的案例是小米,完全是通过微博打造出来的品牌,而其几乎没有在平媒上花一分钱。

  很多杂志正在转型,从广告载体变成营销服务公司,提供给广告客户无限接近读者的新方法。旅行杂志的网站能够实现跟踪,确定读者最终是否购买了他们推销的旅行套餐,并从中分成。

  但是杂志在和用户的互动上比得过新媒体吗?我很怀疑。特别是IPAD,Kindle这样的设备已经使得用户有和杂志一样甚至更好的体验。

  当然核心仍然是内容和品牌价值力。新闻周刊关闭印刷版,但新闻周刊仍然有极高的品牌溢价和内容制作能力。而没有内容和品牌价值力的纸媒,失去现在,没有未来。

       来源: 创业家      作者: 丁辰灵

上一篇:前景不乐观,一场游戏一场梦
下一篇:雷曼赌他东山再起,贝恩鼎晖佐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