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光伏:1年走完5年路 未来并非哀鸿遍野

  目前,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的形势很严重,甚至有灭顶之灾。我们应该实事求地认识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是哀鸿遍野。因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全球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增长了49%,而2009年、2010年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的增长率都超过了70%。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了35%。这些都是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这证明,第一,光伏市场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没有错。实际上,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光伏实现平价上网是光伏产业的梦想,也是光伏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是,今天光伏产业的步子走得快了一点,光伏产品的价格降了下来,但光伏产业链还没有适应。

  “用一年走完了五年的路”

  综上,光伏产业的市场发展规模并未下降,发展方向也没有错误。那么,光伏产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2003年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时,我们申报的目标是到2020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我们希望到2020年,光伏电价会降到每千瓦时1.5元左右,到2030年,下降到每千瓦时1元左右。在2011年,光伏电价就降到了1.15元。光伏产业发展得太快了。我们把五年的目标用一年就实现了。我们走完了五年之后的路,之后将无路可走。借用网络上的一句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面对这样的现状,光伏产业必须要调整了,必须把握发展的速度和节奏。

  光伏产业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目前的形势?

  国际合作必须要进行

  我们必须要正确看待光伏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现在反观欧美的光伏企业,在美国,除了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其余的光伏企业基本上都破产了或面临破产;在欧洲,几大光伏企业相继破产,剩余的也在苟延残喘。这些企业已到了非常困难的境地,甚至在反倾销申诉中,签名的企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大家都要生存,有国家利益在其中,但更多的是企业利益。如果中国企业有一天也如此,我们的政府不站出来,我们会高兴吗?所以,中国的光伏企业不要意图做到惟我独尊、惟我独大,这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光伏企业需要和欧美的企业进行联合合作,来共同分享市场和技术等等。
 

  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发表声明称,中国与德国同意通过协商解决光伏产业的有关问题,避免反倾销,进而加强合作,这是解决贸易争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第二轮中德政府间磋商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世界也会起到示范作用。

  我们非常拥护总理的声明。该声明非常有政治智慧,我们希望共同合作来应对目前的局面。因此,中国的企业就必须进行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能过剩,给对方发展的空间。

  步子要再大一点

  我们希望中国的太阳能发展规划,尤其是光伏的发展规划,胆子可以再大一点,步子再大一点。我们在2003年时,提出到2020年光伏装机容量规划是200万千瓦,到2004年,改为500万千瓦,到2011年,改为1500万千瓦,2012年上半年又改为2100万千瓦。那么,为什么2020年中国的光伏装机容量规划不能是5000万千瓦呢?这样有问题吗?如果中国的光伏市场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比如从2013年开始。这样,欧美在反倾销时,我们就会基本不受其影响。因为,中国的光伏新增市场容量是世界第一位的。因为意大利2011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是900万千瓦,德国是750万千瓦。

  我们希望在2015年之后,中国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为1800万到2000万千瓦,如果发展到这样的规模,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就是全球的50%,我们还有必要担心欧美的市场波动吗?就像中国的风电一样,中国风电市场目前并不景气,那么,为什么西门子、GE等等这些大企业还要来中国投资建设风电制造企业?因为,中国的风电市场占了全球市场的50%。中国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每年达到2000万千瓦,是有发展空间的。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光伏市场。

  在目前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的光伏企业要鼓足勇气。但是,不希望它们再去一哄而上。如果,中国的光伏企业不再犯2007年到2011年之间犯的错误,掌握发展节奏。

  每年新增产能20%到30%即可,就不会陷入目前这么大的困境。因为2008年之后,中国所有的大企业都是百分之百的产能增长,同时又带动了700家中小企业的兴起。所以,只要中国的光伏企业发展节奏控制好了,光伏产业的未来就会无比光明!


来源: 《能源评论》      作者: 李俊峰

上一篇:传统音乐撞击互联网第二波 顺应求变可重生
下一篇:微信的商业现实与幻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