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互联网服务体系特质:更细分更自由更接地气

      互联网对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在美国已经刮起了一波覆盖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庞大互联网服务体系,这种以服务生活为目的、正在更深刻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生活服务类网站,已经成为商业互联网的新爆发点。

  自从1998年商业互联网到来后,中国的互联网紧追美国,经历了以新闻门户为主的信息互联网、以网游、音乐应用为主的娱乐互联网和以消费品的电子商务为主的商品互联网三波大浪潮。

  而回顾互联网更发达也更普及的大洋彼岸,美国已经刮起了一波覆盖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庞大互联网服务体系,这种以服务生活为目的、正在更深刻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生活服务类网站,已经成为商业互联网的新爆发点。而智能手机的风行,更是让生活服务类网站的扩展到移动端,并形成了一往无前的爆发态势。加之LBS、O2O等模式的不断涌现,生活服务网站更爆发出其天生优势。

  毫无疑问,美国是全球互联网创业的第一阵营。而由于制度、理念、法律、文化差异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同,加上美式自由理念下的价值观传达,在崇尚自由和创新的互联网上,我们更需要对这些新思潮和新领域有过充分了解后,再去探求其是否适合国内的互联网环境。

  除了我们熟悉的Yahoo、Google、Facebook、Amazon、Twitter、Youtube。在美国,还有那些网站和应用服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的服务是如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更为关键的,已经成为国内创业者效仿新发地的的美国生活类服务互联网,究竟有那些特质?

  更精准的细分市场

  不仔细探察一番,你很难想象美国的中小型生活服务类网站和应用已经细分到什么程度了。一位在拥有全美Top5计算机学院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软件工程博士学位的学姐,在做了相关方面课题的论文调研后曾感慨说:“中国的主流商业网站已经不弱,但各个行业发展程度较美国都有较大差距,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缺少整个生态链上的无数小公司。”

  拿我们最熟悉的电子商务市场举例。从规模上,eBay、Amazon等大型网站家喻户晓,但也有成千上百的中小型电商获得很滋润;从细分品类上,比较著名的有经营中高端服装和饰品 Macy’s、专攻3C产品的新蛋、主打游戏领域的GameStop、主营珠宝首饰及家居用品的JCPENNEY。正是这种基于全产业链形成的互补及积聚效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方便,同时也创造出了万亿美元的营收。

  饮食方面,全球火红并引爆低门坎copy的Groupon是本地服务类型的团购领跑者,被Amazon 收购的livingsocial也鼎鼎大名。此外还有提供24小时随时预订高级美味美食餐厅的定位服务的Opentable;可以协助你在附近商店找到你要买的商品并就近取货的“Loal based service”型电子商务网站Milo;为体育场或演唱会等活动现场提供“外卖送到座位”的服务的Mangia;结合LBS地理位置的功能和对餐厅菜单与菜色的评论的网站Foodspotting 。以上这些还都是已经非常成功的网站。遥想两年前团购概念火爆时,国内一时间涌现出数千家团购网站,其实美国的团购网站也并不比这个数字少多少,但问题是,它们大部分都活下来了,且几乎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更“自由”的产品设计

  在崇尚科技与自由的美国,极客精神一直备受推崇,一些网站在产品设计上的别出蹊径,只能让人感叹一声:这难道真是个“遍地黄金”的国家?

  几乎每天,美国互联网都会冒出一两种新模式,其产品设计往往天马行空而让人耳目一新,在一些在线展示平台上获得粉丝的支持后,这些产品便能很快启动,如果天使投资介入,科技博客一报道,加上车库、极客、设计师等概念,这几乎是一个典型的科技企业初创故事。

  目前生活服务类互联网的应用都是新创和在初级时期,最后的脱颖而出的业者主要就在资源整合能力和对服务业的管控能力上。而这两大竞争力需要O2O业者的良好经营力和需要有经验的管理层有长远的规划和布局团队架构,能为商家提供真正的产品和服务规划带动营收。

  而美国创业环境和融资环境的极度成熟,使得创业者在这方面的顾虑少了许多。毕竟一个好的孵化器不仅能在资金上给与最初支持,在运营和管理上的帮助也很大。如专注O2O领域的孵化器可以协同旗下企业或合作伙伴,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平台后台,对积累的客户和商户以及客户评价进行分析,提供后端销售行为信息以协助商家做出因应的营销和活动诉求,而带动合作厂商营收的成长。

  正是这些“福利”,使得创业者们有更多的精力打造自己的idea,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产品方案。

  更接地气的服务

  在美国,打造信息供应链的思路被各路创业者贯彻得淋漓尽致。当下流行的web-influenced-transaction,即促成交易的互联网模式,整个市场的规模大概是在线零售交易的的5~6倍,这还不包括房地产、旅游、药品的交易量。

  事实上,生活服务类在线化,互联网提供的是工具,和连结与购买手段,其商业的价值,在如何针对服务业非标准化、具备时效性、容量有限、库存不能太久的特点,提供商家有效的服务以拓展更多营运商机,并提供消费者便捷的服务。如果能让消费者在使用O2O业者服务时,让消费者享受便利和实用有效率的服务时,感受不到互联网的痕迹。实现在线服务和线下实体生活 无所不在的无缝连结,那是最好的。

  这就有赖生活服务类网络业者的idea开拓,以创造网络业者、厂家和消费者三营的局面。

  因为做的是信息供应链生意,因此生活类互联网的使命是,尽可能地将信息更迅速、更方便地推送给有需求的消费者,与个人移动终端结合的地理位置服务和生活类互联网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用一个流行词汇来概括,那便是“接地气”。

  综合来看,生活类互联网的最高境界,是我们在享受它们的服务时,感受不到互联网的痕迹。通过渗入到人们生活中几乎每一场景,美国互联网的“Living模式”的大繁荣,也就不难理解了。

   来源: 互联网周刊      作者: 袁小毅

上一篇:经济型连锁酒店逆市扩张隐忧:切忌走牛奶老路
下一篇:婚恋网急需重塑形象:诚信瓶颈凸显 为何不赚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