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头条】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银行内部肌体很健康,风险总体可控

1月16日,香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出席(香港)亚洲金融论坛。

  银行不良资产暴露、房地产价格高企不下,市场上一时又兴起了金融资产泡沫论,担心金融风险爆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在1月16日在香港召开的亚洲金融论坛上却指出,目前的风险总体可控,银行内部的肌体很健康,中国经济的增长仍有很大的动力。

  关于人民币的前景,他认为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尤其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因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取决于全球经济的秩序和国内对人民币的开放和监管程度条件。他指出,现在国内在这方面的开放度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监管的难度也在增加,不能简单地给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设定一个时间表。

  中国经济增长的威胁

  赖小民表示,中国经济2017年乃至未来新的增长点在于“三个扩大”,对内扩大内需;对外扩大开展包括“一带一路”,加大开放;第三是要扩大对内、对外投资。尽管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表示乐观,但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威胁:全球经济危机;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上台。

  因此他对中国经济的总结是“喜忧参半,喜大于忧”,2017年的GDP增长至少在6.5%-7%。

  不用担心中国的不良资产问题

  现在不良贷款连续14个季度增加,比例和余额都在增加。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去年余额1.98万亿元,不良比例1.75%。但是赖小民认为,风险总体可控,银行内部的肌体很健康。相对庞大的70万亿元经济体和100多万亿元银行贷款规模来看,这个不良率是很低的,比全球发达经济体银行的不良率低得多,并且中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强,拨备覆盖率在大幅增加。他提到华融的拨备也在增加,去年的拨备率达到448%,拨备比是8.6%,整个商业银行拨备比都在2.5%以上。因此,不用担心中国的不良资产问题。

  关注房地产风险

  赖小民认为现在有几大风险,不良贷款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泡沫风险、债务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其中房地产尤其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因为房地产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也是银行贷款重要投入的领域。如何管好20多万亿元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是一个挑战。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一定还要支持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不要让房地产大起大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那是最大的威胁。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破坏有历史的教训。每次大的危机,拉远一点,1929年到1933年那场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很大,包括中国。第二,区域的1997年亚太金融危机,使得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受到影响。再到中国、巴西、印度金砖国家,重创了亚太金融体系,提醒中国要救助好银行。还有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这场危机深度影响世界,中国今天GDP跌到6.7%,这场危机有直接原因。这是历史教训。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这是单边的。中国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拉动经济的时候,贸易出口曾经高的时候到了31%以上,但是这几年随着危机,贸易几乎贡献为零,负增长。但是中国仍然保持适度增长,这个对我们影响问题不大。贸易全球保护主义,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增长。

  第三个,我们要防范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三个角度我觉得如果刨除川普上台这个原因之外,最大因素应该就是全球经济危机。

  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取决于全球经济的秩序和国内对人民币的开放和监管程度条件,所以也有可能比较短的时间、也有可能比较长的时间。因为现在国内在这方面的开放度不断增加,但是监管的要素困难也在增加。特别是现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个也不能简单地给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设定一个时间表。

  中国机遇就是中国的增长点在哪,我觉得中国的增长点在于三个扩大,第一个对内扩大内需,这个是庞大市场。13亿人口的市场是巨大的。第二个扩大对外开展包括“一带一路”,加大开放。第三个是对内、对外还是要扩大投资,这三点是中国2017年乃至未来新的增长点。判断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搞清楚中国的经济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对中国的经济是乐观的,有的是悲观的,有的说中国威胁论,唱衰中国,唱弱中国,我个人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是充满信心的,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我觉得中国经济总体上用几句话可以判断,第一个是喜忧参半,喜大于忧,第二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第三个是商机与风险同在,风险总体可控,第四个是对中国经济未来保持信心,我是充满信心。也就是说2017年至少在6.5%-7%。去年的中国经济,现在统计局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是我判断一定会在6.7%左右。6.7%相对于中国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好像低了一些,下行压力大,但我们定位是在合理区间。我们困难,我们下降,人家比我们更困难。而且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是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最多的时候投资占到了80%以上。比如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中国采取了大规模的增加投资,4万亿的投资出去,9.56万亿的信贷资金,两个车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保了2008年的经济增长“保8”,大家说的保增长就靠这种投资拉动,70%-80%的投资。这些年出口贡献是为零,过去最高到了37%,我研究中国经济的过程,结构的调整,现在出口是负增长的。消费过去几乎是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就是投资过热,消费偏旺,内需过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现象。所以我们一直在调整结构,我觉得调整结构这几年才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一经济总量增加,我们的经济总量去年6.7%,GDP有望超过70万亿。美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对全球贡献是27%,中国这几年对全球贡献25%左右。我想起过去毛泽东主席讲过一句话,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句话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到现在才实现了老人家的讲话,现在中国的的确确对全人类有较大贡献。联合国190多个国家,中国的GDP贡献率占了25%,当然有较大的贡献。总量的增加,为什么中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要感冒,中国经济的涨跌对全球经济有涨跌的作用,所以中国的机遇就是全球的福祉。

  第二中国的结构调整这几年出现了很好的现象,就是由过去投资过热现在转向了,2015年、2016年消费第一次在GDP的增长贡献率56%以上,半壁江山的经济增长是靠国内的消费拉动。出口负增长,贡献率不高,为什么说贸易保守主义呢?这个是单向的,不是主要的,全球金融危机才是主要的,贸易保守主义不是保护落后,搞贸易保守主义一开始是先伤害自己,然后再伤害别人。特别是现在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与自我主义愈演愈烈,我们这时候要更加关注全球经济的危机和全球经济的增长。

  中国经济这几年的增长是好的现象,总量增加,结构调整变化,我们每年安排1300万人的就业,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甚至几个国家。再一个是外汇,人民币收支是总体稳定的,尽管最近人民币贬值压力相对大一些,但是中国的国际收支还是相对比较平稳的,货币政策还是有效的。所以这几个方面大的管住了,总量增加,结构调整,就业稳定,社会稳定,人民币的对外开放,国际收支平衡,把这四个点立住了以后,中国的发展机会就可以显现了。所以我觉得下一步还是要加大开放,也就是当前我们又进入了新常态,怎么适应新常态,寻找新动力,实现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动力在哪?动力在改革,动力在转型,动力在扩大开放,动力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所以我想“三大扩大”一定是中国增长力的所在,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境内外的投资,“一带一路”也是投资,包括国内还是要投资拉动,比如扶贫,国内最大的投资,下一步的增长点应该在贫困地区,2016年-2020年中国政府向全球作了一个郑重的承诺,要消灭贫困7000万人,现在还有5000万人,消灭贫困是中国对全球最大的贡献,也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新的增长点。因为5000万贫困人口,有很多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包括道路村村通、基础设施、水电建设,这三个方面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最重要的增长点。

  所以这个空间很厉害,要扩大内部消费,中国13亿人口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军。

  我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董事长,是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我的主业、长项就是处理不良资产。中国政府17年前成立以中国华融为代表的华融东方长城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专门组织1.39万亿元不良资产一次性一笔买单,所以党中央政策非常成功,圆满完成不良资产处置任务。上次亚洲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没有带来直接影响,因为我们人民币没有开放,外汇管制比较严,所以影响不大,但是对我们提出了风险,提醒中国政府要救助好银行,加大力度。所以中国成立了华融东方长城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当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1.39万亿元,大数1.4万亿元,不良资产全剥离掉了。华融主要跟工商银行,前后十年处理6800亿元不良资产。支持工商银行改革发展、支持工商银行脱困,特别是防范企业包括银行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一个安全网、稳定器作用。所以资产管理公司在为这些银行打扫门前雪,清理不良、清理腐烂的不良资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工商银行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20多万亿元以上的总资产,2800亿元以上的净利润,是全球最赚钱最大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都在1.5%以下,很低。这个发展成果,应该说有17年前国家一次买单给它处理6800亿元不良贷款这个直接因素。没有哪一个人有这么大本事把将近7000亿元不良贷款消化处理掉,只有国家才有这个能力。

  我们处理完1.4万亿元不良贷款,现在不良贷款连续14个季度增加,比例、余额都在增加,而且增加的量比当初的1.4万亿元还多。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去年余额1.98万亿元,不良比例1.75%,所以比例、余额都在增加。但是相对庞大70万亿元经济体、100多万亿元银行贷款,226万亿元银行总资产来看,这个不良是低的。所以不用担心,中国虽然不良贷款这几年在增加,可以告诉大家,我们风险总体可控,银行内部的肌体很健康。为什么?第一,银行去年赚了2万亿元净利润,仍然保持增长4%。第二我们不良率比全球发达国家经济体银行的不良率大大低得多。第三,我们抗风险能力大幅增加。银行不仅利润增加,我们拨备覆盖率也在大幅度增加。我们拨备商业银行国有银行主导银行拨备覆盖率去年是170%。银监会要求150%,中国华融自身搞不良同时,我们拨备也在增加,我的拨备覆盖率,我是在香港上市,去年448%,拨备很高,拨备比华融是8.6%,整个商业银行都在2.5%以上。从这些指标数据来看,大家不用担心中国的不良问题。更重要还有一点,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国家银行的品牌价值,中国一定不会出大的金融危机。大家想一想,14年前银行烂的够呛,整个国有银行亏损,不良贷款比例平均23.5%,我在人民银行工作多年,那个时候就是管银行的,17年前亏损的银行连国际巴塞尔监管原则指导下的8%的资本充足率根本做不到,银行亏损,不良率大幅增加,资本充足率几乎为零。在这么困难情况下,中国都没有出现大的危机。银行再烂,亏损再严重,中国纯朴的老百姓仍然把钱存在工农中建大银行,为什么?第一,相信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第二,相信国家银行的品牌信用,只要这个国家不倒,只要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国经济一定垮不了。特别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段重要的讲话,把风险管控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对风险防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政府,中央已经有很多认识、很多对策。所以今天我们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加了,比17年前烂银行好不知道多少倍,现在银行业尽管有一些不良贷款,但是不足以形成大的问题。

  华融这几年处理不良贷款同时,自己也在转型,过去我业务很单一,十年就干一件事,处理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现在转型为银行租赁、期货、地产,以处理不良资产为主业的三大板块业务。经济逆周期,我们赚钱。经济顺周期,增长的时候我们也赚钱。我们已经很成功转入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是规模最大、利润最多、牌照最齐全、ROE最高、总市值最大,品牌很响亮,去年进入中国500强企业。今天我们发展了,过去十年不交一分钱税,政策性机构,我2009年交了一点3.81%,到现在这六年每年交100多亿税,在北京西城区交了500亿税收了。利润增长,去年上半年,2015年利润169.5亿,2016年上半年128.5亿,增长30.2%,我们的增长跑赢大市、高于同业。我们银行的不良贷款得到有效的控制,管银行不良贷款的资产管理公司也获得新生,转型创新成效很明显,我想银行基础不错,资产管理公司又专门为他做不良资产,所以再加上中国政府强有力引导,调控经济、掌控资源、配置资源,所以中国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我们华融坚持一句话,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视场规律办事,一定会解决当前一些问题。

  现在房地产大家觉得资产泡沫是风险之一。现在我们有几大风险,不良贷款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泡沫风险、债务风险、外部冲击风险。这些风险,其中房地产我们要引起高度关注。房地产一方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它也成为银行贷款重要投入的领域。还有一个问题,房地产不仅价格泡沫存在,而且杠杆,空置率比较高。统计局统计23%空置率。一方面很多人没有房,另一方面空置率很高。房地产存量7.2万亿平方米,占了银行贷款将近21万亿元。为什么中央提出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很重要的两个领域,第一,房地产行业。第二,钢铁水泥电解铝。杠杆高、库存多的,所以这两个库存杠杆降下来的话,对整个经济健康度有巨大影响。怎么把7.2万亿平方米房地产存量,特别是管好20多万亿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挑战,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中国的房地产总体来说还是要支持它的健康发展。因为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主战场了,也是支柱产业了。不仅房地产本身,房地产上下游相关的一共58个行业,包括装修、钢铁水泥等等,关联度特别高。所以房地产政策一方面我们要防止它的泡沫,资产泡沫形成对经济体的内在的冲击。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简单的对房地产去采取一些打压的措施。

  中国因为人口这么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一定还要支持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不要让房地产大起大落,否则首当其冲的两个领域,第一,老百姓。第二,银行。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冒起来形成新的不良,在这个领域把握,一定要注意把握一个度,支持房地产健康发展。

 

上一篇:【董事长头条】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会达到7%
下一篇:【董事长头条】李彦宏新春6000字内部讲话:打扫门庭,管理层能上能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