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早报】东北证券徐冰:逆风飞扬战寒冬

东北证券徐冰.jpg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全国第四家上市类证券公司,东北证券的变革与发展一直受到广大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注。面对年以来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东北证券将如何发挥优势,有效应对这寒冬时节?作为吉林省金融企业的中坚力量,东北证券又将如何励精图治,引领我省证券产业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东北证券董事会秘书徐冰。

  记者:东北证券在资本市场上打拼了20多年,经受了证券市场的历练,从一家地方性的证券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上市证券公司,并且日益规范和完善,在监管部门的分类评价中逐级提升。您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徐冰:在我看来,东北证券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首要一点就是我们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公司自成立以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规范运作,职责清晰,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同时,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保障了股东的合法利益,切实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证了公司持续、独立和稳定的经营,这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证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得益于股东的大力支持,董事会的高效决策,以及经营团队的精诚合作。作为一家治理完善的证券公司,公司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是经过程序决策。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每月披露公司经营情况,公司经营管理公开透明,维护了东北证券5万多名股东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

  记者:我们看到,经过这些年的苦心经营,东北证券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在社会效益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那么,东北证券在行业中,目前处于怎样的一种位次呢?

  徐冰: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规范经营,不断进取,无论经营规模还是综合实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由一家区域性券商发展成为开展全面业务的全国性证券公司。目前,公司着力打造的金融控股公司初具形态,公司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江浙等19个省的32个东南沿海、经济中心城市设立了34家证券营业部,在吉林省内设立了36家证券营业部,营业网点遍及全国;在北京设立了一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分公司和一家直投子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开展资产管理、证券自营、研究咨询业务的三家分公司;控股了注册在大连市的渤海期货公司,在北京市发起设立了东方基金管理公司并参股银华基金管理公司。

  现在,公司已经全面开展了证券经纪、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证券研究、直接投资等项业务,各项业务经营势头良好,发展迅速。目前,公司经纪业务客户已经超过100万户,资产近1000亿元;公司投行业务至今已完成20个股票首次发行项目、22个再融资项目、20个股权分置改革项目、11个并购财务顾问项目、2个代办股份转让项目及其他多项业务,参与180余家新股、配股、可转债、债券项目,担任60余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累计募集资金超过200亿元;资产管理业务目前理财产品管理数量已经达到5支,资产管理份额近40亿份,在全行业按规模排名列第12位;创新业务上,我公司第一批取得了IB业务资格,IB业务已经迅速开展,直接投资业务已经开发并完成3个项目投资工作,融资融券业务正在积极准备中,即将申请业务开展资格。取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后,公司将成为全牌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2010年度106家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公司2010年度净资本行业排名27位;营业收入行业排名31位;净利润行业排名36位。公司营业网点数量在行业排名第19位;公司是第一批40家开展IB业务证券公司之一;是34家具备开展直投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之一;是26家开展三板业务的证券公司之一。

  记者:您认为,东北证券在目前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们将如何去应对?

  徐冰:公司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资本实力不足。由于公司2007年8月借壳锦州六陆上市,始终没有进行再融资,公司净资本水平较低。截至2011年底,公司净资本29亿元,虽然满足了公司现有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但是,公司现有净资本水平较全行业平均净资本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对公司各项业务下一步快速发展形成一定制约。从长远看,充裕的净资本将是公司扩大业务规模、实施经营战略和业务创新、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再融资工作,将进行定向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公司股东亚泰集团拟出资不少于10亿元且不超过12.28亿元,吉林信托拟出资3.5亿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

  东北证券虽然面临暂时的困难,但是,公司资产质量优良,资产结构合理,资产、股权增值潜力较大,现金流充裕,流动性较好。公司董事会、经营团队精诚团结,勤勉敬业,对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对公司今年及长期发展充满了信心。

  公司完成再融资后,净资本将超过50亿元,这样就会有效改善公司资本结构,满足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特别是创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加速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记者:葛优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当今证券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关键在于人才储备。众所周知,证券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较大的行业,那么,东北证券是如何进行人才管理的呢?

  徐冰:我们深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始终以人才战略为重点。公司建立和完善了多层次的人才储备体系、人才选拔培养体系、人才培训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员工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员工执业素质和能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同时,公司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顶梁柱。通过"招进来、送出去"等不同的方式为公司发展积蓄了一批不同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公司员工总数已经由上市时的10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3500多人。

  刚才您也提到,证券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比较大的行业,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我认为,人员流动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潭水,如果常年流动,它就会一直保持清澈;我们人员合理进出,可以为我们带来先进的思想理念和管理方式,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更加良好地发展。

  这些年中,我们公司培养出的有些个别人才,也走向了其他工作岗位。事实证明,他们在其他工作岗位上依然做得十分优秀,这也是我们的骄傲。

  记者:有数据显示,2011年,沪综指全年下跌了21.68%,券商板块下跌26.41%,18家上市券商全年市值蒸发将近300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券商纷纷勒紧了裤带过日子,做好过冬的准备。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证券经营机构,东北证券将如何应对呢?

  徐冰:"打铁还得自身硬",公司正加紧"强身健体",从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对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的一次深层次变革,从而提高公司管理效率,提高业务部门创利能力,调动员工积极性。

  此次改革,将从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入手。组织机构改革的思路,是精简后台管理部门,实现优势资源向主要业务部门的集中,提高公司的创利水平;激励机制的改革思路,是采取约束加激励的薪酬绩效考核制度,将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用人机制。

  这次改革,是一次增强公司内部活力、推动公司发展,做好业务转型的一次强身健体的重要举措。

  记者:危机与机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经验的企业,可以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当前国内的证券行业正是处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夹缝之中,如何应对未来的发展局面,考验着一个公司的眼光和胆识。对此,您是如何看的?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您又是如何判断的呢?

  徐冰: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资金面的变化将有效支撑、提升2012年市场的活跃度,预计证券市场整体环境将好于2011年;2012年,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IPO步伐会继续延续,融资市场依然呈现良好态势;推出柜台交易给地方证券公司更多的业务机会;直投业务市场机会较多;集合理财产品发行制度继续调整;融资融券业务常规化,债券市场加速扩容等等。同时,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市场调整已经接近尾声,市场环境明显好于2011年,可以为公司投行业务、固定收益、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业务提供较好的市场投资环境。上述这些,为我们优化收入结构、持续稳健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2年,我们也面临着产业升级与转型、行业竞争更趋激烈的巨大挑战。经纪业务竞争加剧,盈利能力受到严峻考验;大券商扩容提速,证券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转融通、做市商、RQFII、跨境ETF和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风险管理产品不断丰富的环境下的产品创新,使证券行业加速分化,强者恒强的特征越来越突出,这些都对我们下一步经营形成了巨大挑战。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支持东北证券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加强对上市企业的政策支持。这是对东北证券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加快本土证券行业发展、做大做强东北证券的坚强决心。有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对东北证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012年,公司将紧紧围绕"立足东北,面向全国,把公司塑造成为一家治理完善、管理规范、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战略方针,强化制度落实,加强执行力,持续优化公司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鼓励创新,大力开展各项业务,不断提升各项业务的总体规模和盈利能力,把公司做优做强。

上一篇:【董秘早报】大族激光杜永刚:借力资本市场打造极致激光产品
下一篇:【董秘早报】新疆城建李若帆:新疆基建热潮涌起 龙头企业商机无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