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笑果文化CEO:有了吐槽和脱口秀大会,为何还要办笑场

 

“中国的喜剧脱口秀行业的突破点,一个是消费习惯,一个是创造产能。”

3月5日,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贺晓曦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提出上述观点。

在贺晓曦看来,观众对脱口秀的产品类别是逐步习惯、逐步了解的。在各个维度上或者各个场景渠道上,有不同的喜剧脱口秀消费产品。如果把线上的脱口秀节目说成是线上的长视频消费品,那除此之外还有线上短视频消费品和线下消费品。

贺晓曦进一步解释:“对平台观众来说,接触脱口秀之后,可能开始慢慢习惯《吐槽大会》或者《脱口秀大会》这种拼盘类型的节目,但比如《笑场》出来,他们知道可能还有这么个专场的形态。消费习惯的问题就在于,假设有一场这样的专场脱口秀,你会不会消费?你觉得它值多少钱?你做好什么准备去消费它?”

不过,贺晓曦坦言,相对于在线上观看脱口秀综艺的人数来说,目前会在线下买票看脱口秀拼盘和看脱口秀专场的人数量还是很少,但中国观众消费习惯的转变也不是很难的问题,需要持续地去跟市场互动,实际上这几年已经比前几年前进了很多,“如果要从市场规模、体量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这几个维度来讲,我觉得,中国的喜剧脱口秀还处于起步的过程中。”

据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兼CCO李诞介绍:“国外一个脱口秀演员成功的标志就是可以做专场,一小时专场,这是惯例。我们这一批脱口秀演员因为是中国的初代,所以标准都学习国外。不过,其实这种惯例有他们特定的时代背景,我觉得中国一定会有更适应如今收看习惯的新惯例,其实国外也在变了,手机已经导致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看一个人说一小时话了,数据显示看我们节目的观众很多都会开1.5倍速。新惯例是啥我也不知道,都试试看。”

“中国的喜剧脱口秀行业第二个突破点是创造产能。”贺晓曦说,“技术上达到美国的标准比较容易实现,但中国能不能像美国一样,一年产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种专场?还是在这个行业里做内容的人不够多,然后产出的内容不够多的问题。”

对于脱口秀人才的选拔标准,李诞认为:“持续创作,不靠灵感,以手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战略上可以觉得自己是艺术家,战术上要像程序员,像厨师,像木工一样工作。”

受此次疫情的影响,笑果文化的海外巡演被推迟了。但贺晓曦认为,这是短期的影响,大家一定还是会回到线下来消费的。

2月26日,喜剧脱口秀专场节目《笑场》在腾讯视频上线。据笑果文化介绍,《笑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TAND-UP COMEDY SPECIAL 喜剧脱口秀专场节目,与以往的脱口秀综艺节目不同,它呈现了一场完整的演出,扩充了国内视频市场的品类。

李诞认为,《笑场》比此前笑果文化的其他综艺节目更偏向“秀”。他告诉澎湃新闻:“其实我司做得综艺都不大综艺,我一直说我们做的产品是0.5产品,综艺是0,影视剧、秀是1,我们是借着综艺做秀。《笑场》则更加纯粹一些,秀一些。”

笑果文化成立于2014年,是《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笑场》等网络综艺的出品方。除了线上综艺,笑果文化还发展了艺人经纪、线下演出、大型生活节、线下消费场景经营、整合营销、艺人经济等多元业务体系。

据网络影视媒体数据平台骨朵数据显示,《吐槽大会》四季节目的累计播放量超过70亿,《脱口秀大会》两季节目的累计播放量约为23亿。

天眼查信息显示,笑果文化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16年9月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参投的Pre-A轮融资;2017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南山资本、普思资本、游族网络、泽时投资等基金也先后加入笑果文化股东行列。2019年4月笑果文化新一轮的工商变更显示,南山资本和天图资本在继续增持。

据贺晓曦介绍,目前笑果文化的收益来源于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线上节目的收益分成以及广告收入分成;第二部分是线下演出等产品的娱乐消费;第三部分是整合营销,这一部分包含了广告制作、全案代理等业务。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笑果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叶烽曾介绍,公司的基因长在互联网视频上,商业模式是把网上互联网形成的流量,引导到自己的小程序或微信公号上完成消费,所有的抢票都在自己的小程序上完成,最后观众观看演出是在线下完成,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贺晓曦认为,笑果文化是——“年轻人的新喜剧文化消费公司”,让大家可以来消费,在各个渠道上消费年轻人的喜剧的产品,把它的内容价值延展出来。“你要说终极会做成什么样,我们希望说在年轻人选择喜剧产品的时候,我希望能够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无论是线上和视频线下娱乐。”

上一篇:一审被判赔偿摩托罗拉53亿 海能达称不会成第二个中兴
下一篇:拼多多与国美达成战略合作,将认购2亿美元国美“可转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