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机构生态调查:K线图背后的生意链

e3FU-fyecrxv5538418.jpg

  一家从事市值管理机构人士透露,其发布的新闻在30分钟内即可挂网,可以调动的卖方资源则涵盖了中信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行业排名靠前的机构,但是这一消息并未获得上述券商的认可。

  A股市场从来不乏爱讲故事的人。

  4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最新一批证券违法案件将在近期披露。实际上,在此前已经披露多个案件,均与信息操纵有关,其中不少涉及上市公司与机构合谋操纵股价。

  此前本报记者在与某私募机构交流的过程中,谈及市场上频频出现的“忽悠”、“讲故事”热潮,该人士表示,这与很多咨询机构热衷的市值管理有很大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现在市场上一些咨询机构把市值管理定义为为企业规划资本运作并进行“包装”,向市场“讲故事”。

  “我们公司可以提供前五大券商资源,主流财经媒体资源的嫁接服务,目前客户有十几家。”在本报记者调查过程中,华东某提供市值管理服务的咨询机构人士介绍。

  这个刚于201512月成立的公司,运营时间尚不足2年。工商系统登记的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商务咨询、电子商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财务咨询,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不过,通过与该机构接触,记者发现该机构对成立时间并不介怀,对外宣称均表示其从业人员平均从业年限超过5年,成员来自券商、基金等投资机构,市场经验丰富。

  “变了味”的市值管理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市值管理类”机构甚至开始穿上投行的外衣,专门为相关上市公司寻找热点概念的重组标的。

  按照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华南地区某知名上市公司即是上述机构的客户之一,该上市公司无论并购重组信息,还是高送转信息,均由一家机构作为谈判筹码与买方机构和牛散“勾兑”,而该机构根据进入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给予上述机构“抽佣”。

  “市值管理之所以‘变味’,很多情况下是公司将市值管理等同于‘股价管理’,摒弃了价值管理的核心。”411日,国泰君安(18.360, -0.17, -0.92%)一位投行人士在与本报记者沟通时指出。“管理层要让公司的股价尽可能真实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接管理甚至操纵股价。”

  而根据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在“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地、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以及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

  “真正的市值管理是担心公司的价值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问题,通过一些手法平抑公司股价波动,比如说股指期货对冲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孟庆斌受访时表示。

  有机构人士则对记者直言,“市场上大部分的市值管理都与股价操纵有关。”

  “正规军其实也会做一些擦边球业务。有券商帮助上市公司大股东盘活存量市值,通过大宗交易帮助大股东减持套现而满足大股东不想形成对二级市场股价造成冲击的要求,或者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约定式回购等;还有机构在二级市场直接以资金拉动股价配合减持,或者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私募机构股票炒作配合。”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而在本报记者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前,紧急通过市值管理类机构寻找公募基金介入,并且持仓占比到一定规模,将流通盘控制到一定比例以达到控制股价的目的。实际上使用这种手段的不乏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相关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担心定增价格过低从而稀释控制权。

  前述市值管理机构人士表示,通过做并购重组推高公司股价,然后大股东减持套现也是市值管理灰色地带的体现。

  “但是减持配合并购重组做市值管理的有很多类型,而且市场中也一直在做。”该人士称,“只要每个环节都合规就不会有风险,只是会损失公司的资本市场口碑。公司可以正常进行资本运作,在合规时间减持。但如果变相过户就存在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该人士提及的“变相过户”是指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在启动并购重组前会先减持股权,但这部分股权则是流向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并购基金管理人。而这并不是卖出,只是大股东与管理人的合作方式,为谋求在低位减持,重组完成后实现高位卖出。

  市值管理的“福祸之辩”

  从监管层面看,对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要求在于正确把握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绝不触碰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高压线”。

  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或并没有出现某种可被称为正统的市值管理手法。

  2016年轰动一时的“宏达新材(10.960, 0.14, 1.29%)案”,这是被定义为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而被处罚的第一例,是公司实控人与私募机构上海永邦合谋进行“伪市值管理”,多手法操纵市场的案件。

  目前,市场上对市值管理的由来有两种声音。

  据公开信息总结,一种观点认为市值管理是国内首创,无发达市场现成的模板可循。而国内机构对市值管理的理解多种多样,有些将市值管理理解为管理市值;有的则将市值管理等同于投资者关系。

  另一种观点是国内的市值管理实际上就是国外的价值管理。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已经成为董事会、经营层的核心管理工作,并纳入考核。

  如果市值管理指标和利润指标达标,上市公司的经营层会得到相应的激励;反之,甚至会引发董事会和经营层的被动担责。同时,在股价波动过程中,股价过低时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回购,股价过高时会择机开展再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中了解到,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甚至会安排专门的高管负责“股价”事宜。而在寻找买方机构时,则是全员出动。

  2014年“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以来,市值管理再度被市场关注,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逐步显现,不少假借市值管理名义行市场操纵之实的行为正被监管层关注。

  但是就市值管理本身来说,合规范围下的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有一定必要性。

  “上市公司有时会遇到市值低迷、遭遇发展瓶颈、产业布局不合理、大股东减持等因素引发市场波动等等的种种问题,”北京某私募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但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市值管理的手段来解决。”

  譬如部分机构给上市公司提供的拟订产业发展、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战略等服务,其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外延式增长做大业绩,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市值。

  甚至在最新的一个案例中,某买方机构在向拟合作上市公司推介业务过程中,将刚刚复牌的一家上市公司股价K线图作为其成功样本之一。根据该机构一位管理层人士透露,这种业务推介模式甚得各类上市公司方的“首肯”。

  然而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最被诟病的一点就是未与公司持续有效经营挂钩,且不少均与市场操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市值管理的手段中处于监管模糊地带的太多了,对于上市公司制造题材、庄家在二级市场进行股价干预、里应外合等一系列不规范的操作手法,监管层应加大打击力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孟庆斌表示。

  市值管理机构粉饰太平?

  在采访中,某接触过市值管理的私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这部分现在太敏感了,市值管理已经被做烂了。”

  从前述华东某咨询机构提供的简介页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该公司所服务的案例包括海南海药、苏宁云商、蓝色光标、探路者等多家公司,而从该公司网页内提供的信息来看,自该公司为某家上市公司开始服务后,该上市公司股价就出现十分明显的拉高上涨。

  虽然该公司在采访中强调“不能保证服务对象的股价能达到什么位置”,但是从其宣传的口径来看,股价拉升是绝对的卖点。

  实际上,提供市值管理服务的机构并不是少数,而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谈中,从业者普遍流露出市值管理是很正常的现象,表示“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市值管理部门”。

  但是,比起对市值管理市场的笃定,这些机构与客户公司的对接显得十分谨慎。

  譬如在与公司初步接触的过程中,咨询机构会反复询问公司对资本运作的决心以及意向,并会对公司的基本情况做出初步判断,且更倾向于长期合作。

  据前述咨询机构介绍,该公司一方面提供投资者关系服务,提供媒体宣传还有卖方资源;另一方面就是并购重组,帮助成立并购基金。

  “公司管理层如果有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想法,我们帮着成立并购基金;如果公司管理层不了解应该怎么做,想要咨询在现在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我们就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如果公司有了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我们提供媒体宣传还有卖方资源,把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更好的讲给资本市场,从而起到提高市值的作用。”有机构这样描述其市值管理的手段。

  据该机构人士透露,其发布的新闻在30分钟内即可挂网,可以调动的卖方资源则涵盖了中信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行业排名靠前的机构,但是这一消息并未获得上述券商的认可。

  “通俗来说,我们就是帮忙包装故事的。让公司的资本运作更‘性感’,更具吸引力。”有咨询机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不过,咨询机构在选择上市公司时也有一定要求。比如期望企业有实质内容可以配合产业规划。

  “我们所有的服务都会基于公司战略来做。”前述咨询机构人士表示,“首先要在符合公司业绩增厚的角度进行资本运作和战略收购,同时配套进行资本市场价值宣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数机构所强调的都是“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运作”,看似没有目的性的违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或并不能完全保证操作方式不触及监管红线。

  “并购重组操作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内幕信息,那么这部分咨询机构该如何把握呢?”有机构人士提出了质疑。

  内幕知情人协议只是噱头?

  针对这个问题,有咨询机构提出可以签署《内幕信息知情人保密协议》。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协议范本显示,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对其知晓的内幕信息负有保密的责任,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报道、转送,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或配合他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知情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内幕信息公开披露前将该信息的知情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不得在公司内部非业务相关部门或个人间以任何形式传播。

  “签订协议是对客户内幕消息的一种保护,很多上市公司都做市值管理,都不会涉及内幕交易的。”前述咨询机构人士告诉记者。

  那么,有了这个协议就完全无忧了吗?

  有机构人士戏谑道,“市场上没有知情人愿意签署这个协议的,对于只有义务却没有权利的事情,谁会做呢?”

  在该人士看来,这个协议本身就意义不大,只是一个“噱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发现,一方面是寻找“洗白路径”应对监管日益严格的审视;而在另一个层面,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扩大,有部分机构也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新三板公司上来。

  “虽然做市值管理的大多是上市公司,但是新三板公司面对股价的波动我们也可以为之提供资本运作服务。”有咨询机构表示。

  但在机构人士看来,基于流动性困局,三板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

  “有时某新三板公司关联的主板公司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也会接触该新三板公司。”有咨询机构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某咨询机构得知,该公司为某新三板公司提出的市值管理建议是,“控股股东的资产有望装进新三板公司,扩张公司纵深产业链。”从操作策略上来看,运作新三板公司的思路与上市公司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在实际运作层面,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上一篇:【市值管理】新三板市值管理:布局趁早 让专业机构做专业事
下一篇:【市值管理】减持新规压制炒作意愿 伪市值管理迎末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