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机构花样护盘 市值管理埋下隐患

94411436567295250.jpg

  7月沪市已有266家公司增持 

  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和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通过增持或回购股份等方式维护股价稳定,既是在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的现实需要,也应该成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一项常态化机制。上交所将继续鼓励、支持沪市上市公司积极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7月1日以来,沪市已有266家上市公司实施增持,完成增持股票19.21亿股,增持金额246.51亿元。

  7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微博发布了上述信息。

  就目前沪市上市公司董监高(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及大股东增持情况,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微博称,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认真落实证监会前期出台的各项稳定市场举措,积极鼓励沪市上市公司综合采取增持、回购股份等措施稳定股价,并完善了股东窗口期不得增持股份等限制性规定,为股东增持创造了更为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在此期间,沪市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和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主动响应,积极行动。据统计,7月1日以来,沪市共有45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份增持计划或实施了股份增持。其中,已实施增持的上市公司共266家,完成增持股票19.21亿股,增持金额246.51亿元。此外,已有16家公司发布回购股票方案,11家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22家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和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通过增持或回购股份等方式维护股价稳定,既是在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的现实需要,也应该成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一项常态化机制。上交所将继续鼓励、支持沪市上市公司积极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同时,上交所继续坚持依法监管、违规必究,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减持股份行为。近期,已集中处理了6件涉及股东、董监高违规减持股份案件,并给予责任人相应的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尚有8件涉及股东、董监高违规减持股份案件正在依法处理过程中。其中,就津劝业第二大股东天津中商联控股有限公司违规减持公司股票的行为,及时对该股东采取了限制交易等自律监管措施。

 746家公司获重要股东增持 增持1亿以上有64家

  自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推出增持、回购等“5选1”救市方案之后,A股市场迎来了最大的增持回购潮。据数据统计,自7月1日至23日,共有746家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获重要股东增持,共计约32.47亿股,增持部分参考市值约为451亿元。有37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回购资金总额上限为420亿元,其中9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股东增持和回购表明重要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可以关注已实施增持回购计划的公司,特别是股价跌破增持回购成本价的公司。

  逾700家公司获增持

  仅7月23日晚间,就有海利生物、风范股份、隆基股份、中航黑豹等十余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

  从整体变动方向来看,7月1日以来整体表现为持平、减持和增持的公司数目分别为14家、29家和746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增持已成为主流,增持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64家。

  其中,兴业银行、万科A、招商银行、中天城投、太平洋5家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规模居于前列。兴业银行以99.2亿元的增持金额居首。公司7月10日发布公告,公司股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9日增持公司股份共计6.08亿股。

  值得注意的是,中天城投获得了战略股东暨公司第二大股东贵阳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持100万股。分析人士指出,中天城投获国有重要战略股东增持,一方面是公司价值被低估的强烈信号,另一方面更表明了战略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看好。

  银泰资源表示,自7月2日起12个月内,大股东中国银泰拟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增持不超过1.5亿股公司股份。银泰资源目前总股本为10.86亿股,中国银泰本次最高增持比例将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3.8%,所动用资金上限将达到20亿元以上。中国银泰目前持有银泰资源1.99亿股,持股比例为18.29%。

  不少民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增持。富安娜控股股东林国芳及其一致行动人陈国红分别增持不低于2.32亿元、52.04万元公司股票。同时,公司公告拟在6个月内使用最多3亿元自有资金以不高于15.03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

  多家公司拟回购股份

  7月23日晚间,江南嘉捷公告,公司将以不超过7月2日收盘价15.17元/股的价格,使用资金总额不超过1.517亿元进行回购,预计可回购1000万股,回购股份比例约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50%。

  7月份以来,已经有37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回购资金总额上限为420亿元。海通证券等7家公司计划回购股份金额上限超过10亿元。其中,海通证券和万科A计划回购股份金额上限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216亿元和100亿元;伊利股份、中兴通讯、美的集团、鲁泰A等公司计划回购资金上限均为10亿元。万科A、富安娜等公司还同时推出了增持+回购的方案。

  统计显示,多数公司的回购期限为6个月至1年,但也有少数公司期限较短,比如天沃科技股份回购期限仅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的2个月内。资金来源方面,大多数公司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

  广证恒生策略分析师认为,股东增持很大原因出于维稳以及估值判断,同时表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而回购股份是成熟的市值管理工具,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投资预期。

  机构花样护盘 市值管理埋隐患

  过去半个月,券商、银行、私募、资管公司,乃至大宗交易商都在忙一件事--通过各种业务形式帮助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以及产业资本增持公司股票。

  只是,疯狂助力增持后迎来的,可能是更加扑朔迷离的市值管理。总有一方要最终埋单。

  撒网捕鱼"一站式解决"

  7月8日,证监会发文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增持公司股份。

  次日,招商证券率先宣布设立两个增持基金,帮助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进行增持。随后国信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近二十家券商相继推出帮助增持的定向资管产品。

  至本周,以齐鲁证券为代表,情况已经发展到公开宣称可以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增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记者在齐鲁证券内部人士提供的业务说明上看到,目前提供的增持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设计、合同草拟、快速开户、优选通道(私募基金、基金专户、券商资管)及全套基金行政外包与资产托管服务"。业务可谓非常之全。

  券商内部人士称,为了争取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资源,这两周券商在这一块业务上竞争非常激烈。"基本用上了撒网捕鱼的策略,能拜访的上市公司都拜访了。"

  银行按捺不住夺食忙

  相中这一赚钱机会的不只有券商。包括银行、私募、资管公司,乃至一直秉持低调原则的大宗交易商们均跃跃欲试,推出五花八门的帮助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和产业资本增持的业务。

  国内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本周也推出了为大股东或高管增持股票提供配资的业务。配资比例在1:1.5到1:2,资金成本在8%以内。而如果是增持非本公司股份,配资杠杆比例在1:2,资金成本约7.5%。

  "比起民间配资动辄12%左右的成本,这个成本并不高,机构给出这个成本主要是看中大股东、员工持股计划和产业资本增持的量会比较大。"上述银行人士说。

  私募、资管公司则通过和券商、银行合作,共同推进助力增持业务。

  "有些公司掏钱做劣后,和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一起通过机构资管计划实现增持,这也是相信跟着大股东肯定有肉吃;有些则是做中间业务,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提供增持过程中的服务和咨询。"广州一家私募负责人对记者说。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半个月,在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增持的浪潮下,一帮沉寂许久的大宗交易商们也频繁露头。他们正向上市公司伸去橄榄枝,意图在这一业务中分一杯羹。

  市值管理埋下隐患

  "我们基本业务是做大宗交易,在大宗交易下,我们更重要的是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上海一家大宗交易商说,"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机会"。

  "那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增持,如何增持我们不管,但是什么时候减持,在什么点位能减持,这是我们的运作强项。"他告诉记者,"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不论有没有抄底,肯定不会让自己吃亏,这时候就能体现作为市值管理机构的重要了。"

  实际上,所谓的市值管理,在实际业务中已经演化为中间机构帮助公司股价运作到合理位置。

  国信证券一位策略分析师直言,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过度通过机构手段完成增持可能埋下一定的风险。"如果公司业绩过硬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业绩不理想,股价不济,上市公司和机构很可能通过市值管理手段借机抛股,最终伤害中小投资者。"

  "确实存在你说的可能。但是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公司实际控制人压力确实很大,一方面要拿真金白银增持,一方面很多都是前期能做投资的做投资了,能做质押的已经质押了,确实没有那么多钱。暂时只能顾及眼前一时。"江苏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则告诉记者。

  该董秘还透露,从过去两周情况看,通过机构资产计划或者其他合作形式增持股票的大多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如比亚迪的王传福等,而上市公司董监高、产业资本都比较少

上一篇:【市值管理】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耦合机理
下一篇:【市值管理】为什么上市公司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董事局网无关。董事局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董事局网版权与声明】

1、凡本网注明“独家稿件”的所有稿件和图片,其版权均属董事局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稿件来源:“董事局网”,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2、凡没有注明“独家稿件”及其它转载的作品,均来源于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与本网立场无关,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